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

ID:44101068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探究摘要:高职院校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的同时,在学生管理中不应忽视其人文关怀。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6(c)-0076-01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是要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不仅要承担起为“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的重任,还要研究新技术、开发新课程、传播新技能,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广泛、及时、实用、超前的服务。但高职院校的这些“工具主义”职能不意味着对高职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催生教育观上的"工具主义”,教会人们“何

2、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把人作为工具来培养,其“最基本的缺失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让人们从人生意义、生存价值等根本问题上认识和改变自己;也必然前提性地抛弃人自由心灵的那神圣尺度,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⑴一、人文关怀及其缺失。“人文”是一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与人的价值、尊严、独立人格、个性、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理想和命运等密切相关。所谓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自身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怀、探索和解答,是要体现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它是对

3、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人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康德认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属人的,也是为人的。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弘扬并培植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自由自觉地活动主体,理应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若忽视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仍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看作是社会、学校对人的要求和规

4、范,简单化为'‘上所施,下所效”,那么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者,丧失了主动求索的能力,未能摆脱被看作为物的窠臼。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社会轻个体。长期以来,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只强调从社会需要出发,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社会”任务或解决“社会”问题,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要求人,忽视了对人精神欲求的满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现实的人”这一主题,陷入了只见“社会”不见“人”的误区。其实,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但社会总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个体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重主体轻客体。我们知道,教育者是

5、知识和技能的授体,而受教育者是知识和技能的受体,教育是师生双方的共同行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下进行的活动,这是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但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往往只承认教师的一元主体地位,把教师的地位放的很高而把学生当作是纯粹的、非主体性的依附者,这种思想观念在我国古已有之。再次,重共性轻个性重共性轻个性是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也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存在的教育弊端,极大地限制了人的个性的发展,这种做法与我们提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行为背道而驰。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回归。社会进入文化转型期后,人的思想出现多元化,就当前高职院校学

6、会管理而言,需要人文关怀的回归。1、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形成了人的社会属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要把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和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服务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立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健全学生工作机制,打造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与创新,从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新体系。广大学校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意识,由管理为主转为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广

7、大学校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意识,由管理为主型转为以服务为主、管理为辅型。学校要加强硬件建设,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业问题、文体活动等成立相应的指导中心。2、在管理保持民主平等理念。随着民主平等意识的萌发,高校学生要求民主、渴望平等的愿望渐趋明显,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当关注学生的这种要求。首先,管理者要身正,在工作中尽量做的民主、公正、公平,特别是在奖学金评比、学生干部任命、优秀学生推荐等敏感问题上,更应当做到这一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