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

ID:44115855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_第1页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_第2页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问的精神-教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自己学习的指导意义;(2)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的方法;教学建议反问的修辞手法文中多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是通过语气的强化,來强调观点,强调感情,并造成文章的波澜。课文中的反问句运用有两个特点: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例如:①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②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二是儿个反问句并列使用,关联上下文,增强气势。例如: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

2、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语势强烈,有力地强调了所要表达的意思。过渡文中在举例前,先指出名人的共同特点,并用“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來开启下文。在列举事例之后,文中第九段用“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作为过渡,紧接着用“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是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一句话归结到中心论点上。这样,上下文过渡自然,论点与论据配合紧密,事例论证层次清晰。论证方法写作特点本文是写给青年学生的,写的平易通俗。文章一起笔就从日常生活谈起,引出议论的中心:发问的精神。然后用了六个段落来正面论证,有道理论证,也有举例论证。四个事例都具有启发性,是学生所熟悉的。论证结束,用了一个段落进行小

3、结。然后引出反面的认识,指出其“漏洞”,接着用三个段落逐层分析三个“漏洞”,最后做总结。全文脉络清晰,且环环相扣,思路缜密,论述严谨。正反论证本课采用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正面举例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又从反面讲道理逐层深入地阐述“何必多问”说法的错误,从而证明了“发问”是求知、明道理的途径,又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的问题。教学设计示例发问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提倡“发问”精神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2)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论述屮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平时提倡并实践“勤学好问”的精神。这好问就是善于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达到解

4、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善学者必好问”的道理了。今天我们学习《发问的精神》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正是阐明这个道理的。(2)预习新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来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间题,以便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可以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给学生)。①这是一篇提倡发问的议论文。课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为哪儿部分?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①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來说说它们的作用。②本文多处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來说说它的作用。(3)研习新课,阅读全文请若干学生依次阅读全文,同时检查同学们对本课词语的预习情况。(4)解答问题①本文论证的思路

5、是什么?根据论证的思路,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明确:课文首先提出论题,接着展开正面论证,提出有关发问重要的论点,用牛顿、瓦特、释加牟尼、孔子由于好问终于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例进行论证;其次,从反而论证,假设“何必多问”的反面论点,用逐层深入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这论点的不正确。这样,正反结合,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分析并归纳段意如下:第一部分:(1一3段)引出话题“发问的精神”。第二部分:(4—9段)从正面论证发问精神的可贵(以事例论证为主)。第三部分:(10-14段)从反面论证“何必多问”说法的不正确(以道理论证为主)。②本文层次清晰,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试举例说明。(5)作业(略)第二课

6、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2)能够独立分析梳理课文的议论层次。教学过程:(1)检查作业情况让学生回答作业题解,教师指导并修正(2)讲读课文,研习要点。首先,在学生各自结合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经过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最后在冋答问题时,经过老师的指导与修正。①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并说明其作用。明确:课文先用正而论证的方法,提出正而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是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然后加以论证,从而直接论述了中心论点:发问的精神是可贵的(以事例论证为主)。课文再用反面论证的方法,假

7、设了反面论点“何必多问”,然后加以论述,论证反面论点的不成立(以道理论据为主),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性。可见,课文用正、反两方面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②本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有什么特色?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明确:课文运用反问的修辞方式,强调了语气,造成文章的波澜。归纳起来有两个特色:一是变化着使用标志反问的词语。如:“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何必多问?”“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