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叶宇

史学论文写作叶宇

ID:4411725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史学论文写作叶宇_第1页
史学论文写作叶宇_第2页
史学论文写作叶宇_第3页
资源描述:

《史学论文写作叶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收集资料的要求:粘、真、新、全粘:收集资料不能不加区别地兼收并蓄,见材料就抄,一是没冇必要,二是浪费时间。抄录资料要精。所谓粘,就是最能说明某个问题的,如果儿木书上都讲到了同样的问题,则应抄录成书最早的书上的资料,在卡片后注上XX书、XX1$记载与此同。如果儿木书上说的详略不同,则应抄录记载最详细的资料,卡片后而再注明参见XX书XX卷。真:这是对收集资料的基本要求。但历史资料不少是真假难分的,正误混杂,即有的记载是真的,有的是伪造的,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必须要下一番考证功夫,进行鉴别,这就是正误

2、辨伪。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收集资料时有时没有时间去开展这项工作,可留待撰写时再进行。在收集资料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记载,不妨先抄录下来,在卡片上作一特别说明,留待以后进行考证。新:材料力求新颖。所谓新,就是别人未发现的资料,被你发现了,这样的材料就十分珍贵。全:尽町能地将材料收全,最好做到竭泽而渔。为什么要收全,有两个原因:一是每条材料只能局部的反映某个问题的真相,只有尽町能收全资料,才能使我们对爭物的全貌有一个比较淸晰的了解。否则,我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全面。举两个梁启超的例子:梁启超想研究春秋以前的

3、小国(他称为部落)分布状况,哪本书都不全,于是他先从《左传》、《国语》中,取其所述已亡Z国汇而录之,得60余国;又从《逸周书》中捜录,查到30余国;又从《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中搜录,得70余国;又从金文款识中搜录,得90余国;其它散见各书者尚三四十。除去重复,其夏商周古国名之可考者,犹将300国;而大河以南,江淮以北,殆尽2/3,其屮最稠密处——如山东、河南、湖北,有今Z—县而跨有古三四国Z境地。试想,如果资料收集不全,春秋Z前我国境内的古国情况就得不到一个全面的认识。再如,梁启超要研究中印Z间古

4、代的文化交流,而考论屮国留学印度的人物,据常人所习知,则前有法显(东晋人)后有玄奘,三数人而已。后來他细检诸传记,陆续搜集,乃竟得105人,其名姓失考者还有82人,合计187人。他初研究时,据慧皎的《高僧传》,义净的《求法传》,得六七十人,已大喜过望;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类者则抄下,经数月乃得此数,于是将此187人杳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为种种统计,而屮印古代交通遗迹,以及隋唐间学术思想变迁Z原因,皆可以大明。如果收集资料不全,就达不到这样的结果。二是资料不全,极冇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虽是大史

5、学家也不可免。比如:口从《水浒》这部小说出现以后,宋江这个人物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历史上的宋江,目前知道得很少。宋代公私案牍里只有一些另星的记载,并且互相矛眉,抵粘不合。《水浒》里的宋江是投降了,乂去打方腊。丿力史上的宋江是否也是受招安,然后乂去征方腊呢?这个问题历来就有争议。早在清代,就有陆次云、汪师韩之争(前者认为受招安、打方腊。后者不同意此说),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指出:“宋江降后见杀,没有征方腊。”(第十五篇下),以后余嘉锡撰《宋江三十六人考》(见余若《余嘉锡论学杂苦》)提出

6、与鲁迅不同的观点:“江Z从攻方腊无疑。”解放后北大张政娘先生的《宋江考》(《历史教学》53.1)严敦易先生的《历史上的宋江》(见《水浒传的演变》第一部分)也都就宋江是否投降征方腊的问题作了考证。文化人革命中,毛泽东提出评《水浒》时说:“宋江投降了,又去打方腊”。这样又把问题提出來了,关于历史上的宋江问题在史学界引起了一场激烈争论。1978年,邓广铭、李培浩同志连写二文《丿力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社会科学战线》7&2)和《再论丿力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光明LI报》78.&1),认为丿力史上的宋江既

7、没冇投降,更没冇打方腊。两文发表后,引起一场争论。丿”史研究所吴泰写了《丿力史上的宋江是不是投降派》(光明日报)78.6.8)提出反驳意见,认为宋江是投降派,参加了打方腊。1979年复旦大学陆树仑写了一•篇《关于丿力史上宋江的二三事》(《辽大学报》79.2-3两期上)这是一篇有份量的文章,他就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①关于宋江是否受招安问题。他对南宋史籍所载宋江投降的资料(共有7条,邓广铭认为皆不可信)逐条加以分析,认为要完全否定这些资料,尚缺乏足够证据,在没有发现新材料Z前,对上述这

8、些材料持怀疑态度是可以的,但不宜断言这是捏造。②关丁•宋江是否打方腊的问题。陆树仑对南宋史籍所载宋江从征方腊的资料,逐条加以辨析,认为都不可信,所以他同邓广铭一样,认为宋江没有打方腊。③关于宋江“就擒”问题。陆先生认为,宋江可能是“降而复叛”,最后被宋朝擒杀,但山于没冇发现过硕的材料,所以这个结论只是推断,不是定论。这样又过了两年,1981.1《中华文史论丛》刊出了一篇重要文章,即马泰來先生的《从李若水的〈捕盗偶成〉诗论历史上的宋江》一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