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

ID:4413167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_第1页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_第2页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_第3页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注意事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围手术期临床常用止血药及使用原则围手术期出血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足以危及生命。除了手术无法彻底止血或止血不及时的原因外,机体凝血纤溶功能障碍也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丁•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血管壁、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及它们Z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任一环节的作用增强或减弱,都会破坏这种平衡,容易造成血栓形成或出血的发生。因此,临床必须根据患者具体的手术情况和出血原因,及止血药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种类正确地选择I上血药,并掌握合理的围手术期应用时机,才能收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避免滥用止血药物,引

2、起不良事件。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止血药根据不同作用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5大类,现将各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归纳如下。1促进凝血系统功能的药物:该类药物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陋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或者提高它们的活性,或能促进凝血因子从贮存部位释放,进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1.1血凝酶:血凝酶乂称蛇凝血素酶或巴Illi酶,其凝血酶样作用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因3,能促进纤维蛋H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I单体,进而耦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其类凝血激卿样作用是由于释放的血小板

3、因子3引起,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而促进凝血过程。本品可用于治疗和防治多种原因的出血。血凝酶用于各类外科手术预防出血时应于手术前lh肌注或15min静注lkU。DTC导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妊娠初3个月妇女不应使用。缺乏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等)的出血患者宜在补充所缺成分的基础上应用。原发纤溶亢进的出血患者宜配合应用抗纤溶药物;新生儿的出血宜配合应用维生素K。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吋间。本品虽无血栓形成风险,但仍应防止用药过量,否则疗效会下降。1.2维生素K:维生索KI、K2为脂溶性,K3、K4为人

4、工合成水溶性。维生索K作为竣化酶的辅酶参与凝血因子外,该药对痔疮引起的出血、产麻出血、女性月经血最过多等也有很好的止血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及低凝血原血症。1.3酚磺乙胺:酚碱乙胺又称止血敏,是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透性,并能增强血小板黏附功能。本品常与缩宫素合用丁•儿娩出后的止血治疗。木品用于预防手术后出血应于手术前l-30min静滴或肌注0.25-0.5g,必要时2h后再注射0.25go此药的不良反应少,使用较多,但效果不其确切。但要注意的是,有血栓形成史者慎用。此外,不要在使用前应用高分子量的血浆扩充剂

5、,也不要与氨基己酸混合注射。1.4去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为改变了的天然激素精氨酸加压素,使精氨酸加压素的抗利尿作用增加,减少了对滑肌的作用,从而减轻其增压的不良反应。静脉或皮下注射本品,可增加血浆内促凝血因子训的活性2-4倍,也可增血管屮血友病抗原因子,并释出纤维蛋口溶酶原激活物,而增强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屮出血最。木品对某些疾病如肝硬化、尿毒症、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有效。但要注意此药的不良反应,如尿量减少,少病例可出现轻度血压升高,长时间使用应注意水、钠潴留情况,偶见短愆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头痛、恶心。对血•小板少而导致的出血,木

6、品无效。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该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溶酶原各种激活因了,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或者肓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止血作用。临床上主要将该类药物用于治疗妇产科出血、肝碾化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外科手术引起的出血或术后渗血、原发性纤溶症出血、晚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出血倾向。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止血芳酸(即氨甲苯酸)、止血环酸(即氨甲环酸、凝血酸、抗血纤溶环酸)、6-氨基己酸、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等。该类药物对严重人出血,如癌症引发的岀血则无效,且不适用于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岀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凝血因了异常引起的血友病等。使用该类药物时剂量要准确合

7、理,如过址应用会诱发血栓形成,其至造成心肌梗死;肾功能不良者、进行泌尿科手术后出现血尿及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使用该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嗜睡等不良反应。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该类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产生止血效果,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对凝血过程无明显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该类药物主要有卡络磺钠和脑垂体后叶素。卡络磺钠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加毛细血管弹性,降低通透性,增加血管收缩力;促进凝血I大I子的活性,主耍是促进凝血酶的活性和纤维蛋口原的溶

8、解,进而使出血部位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作用。临床上该药主要用于治疗小血管破裂出血、咯血、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