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来》读 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来》读 后感

ID:44140853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教育智慧从哪来》读 后感_第1页
《教育智慧从哪来》读 后感_第2页
《教育智慧从哪来》读 后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智慧从哪来》读 后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德国著名诗人、思想家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寒假,我认真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一好书,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这本书是王晓春老师所著,全书分五个部分,分别就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热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发人深省。本书节选了100个发生在小学的典型的教育案例,以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读完全书,可以说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我想: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

2、学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它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推动经验积累,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的。读了此书,让我真正体会到,教育是真情和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根本的意义是,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考虑、决定一切。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教师的真情付出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的举止言行,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情感触动,触及学生心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对于喜爱的老师,往往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执教的学科中,爱学,乐学,甚至为博取老师的表扬而努力,而老师也受到学生爱戴和尊敬,而更加

3、倾心于教育工作。我深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曾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道:“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那么,你对学生的鼓励,哪怕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并能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读了此书,让我从我书上得到的启示有很多:一

4、、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位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学生在校内跌伤了,老师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们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

5、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这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学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多彩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学生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6、。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二、批评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唯一方式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往往在没弄清楚学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确地批评学生,而且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当你理解了学生,批评学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不掩盖问题,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这是我从这本书上得到的启示。三、教育智慧是一门艺术  教育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艺术,蕴藏着许多智慧。一直以来,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书中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好多就发生在我身边,也曾经让我百思不得

7、其解,也曾经让我忧心忡忡,也曾让我牢骚满腹,而我机械地做着、忙着、拼搏着。尤其,读到“水彩笔的故事”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时也经常的遇到此类问题,但很少去动脑筋思考和观察学生的表现,而是“无研究的教育”,这种简单的教育,没有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对教师的能力也没有丝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维习惯是,遇到事情总想问个为什么,猜猜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验证,有时不妨多转个弯想一想。面对教育中频频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