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ID:44149990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省2017年高考考前质量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題24.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5.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

2、制民主色彩D.强调君臣Z间的平等关系26.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口置后频移主”。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27.据记载,在明代松江,“贫者必用绸绢色衣,(纱或熟罗)包头不问老幼皆用”。18、19世纪之交的浙江各地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普遍穿绸。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居民普遍从事丝织业生产B.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居民的纺织品消费水平较高28.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篙熹认

3、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屮体西用”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29.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这说明辛亥革命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4.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

4、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25.1962年3月屮共屮央财经小组会议决定:1962年的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到20%。其中,煤产量从2.5亿多吨降为2.39亿吨,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这次调整A.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26.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规定:宁可漏网一个,不可枉屈一人。这体现

5、了罗马法的A.证据原则B.理性原则C.公正原则D.平等原则33•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C.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34.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D.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35.下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

6、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由此可知苏年份項目'1913年1928年1937年丄业生产总值552电力15103钢553A.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C.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D.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吋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Z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改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

7、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乖眷录制。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殷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月公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