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

ID:44166879

大小:18.7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9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_第1页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_第2页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_第3页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_第4页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_第5页
资源描述:

《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引导语:近半个多世纪,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家规被广泛整理,广为流传。大陆、台湾学术界对曾国藩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很遗憾,至今尚未一篇曾国藩“家”文化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研究的综述文章。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引导语:近半个多世纪,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家规被广泛整理,广为流传。大陆、台湾学术界对曾国藩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很遗憾,至今尚未一篇曾国藩“家”文化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研究的综述文章。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引导语:近半个多世纪,曾国

2、藩的家书、家训、家规被广泛整理,广为流传。大陆、台湾学术界对曾国藩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很遗憾,至今尚未一篇曾国藩“家”文化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研究的综述文章。述评:曾国藩的家训家规家风引导语:近半个多世纪,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家规被广泛整理,广为流传。大陆、台湾学术界对曾国藩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研究及在论著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一定成果,但很遗憾,至今尚未一篇曾国藩“家”文化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研究的综述文章。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我国清代权绾四省的封建大臣,曾位列三公,拜相封

3、侯,谥称曾文正公。是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身后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儒学圣哲”之美称,又有“曾剃头”、“伪君子”、“卖国贼”之恶名。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故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之说,自近代以来,他被国民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的典范。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的研究,在他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的研究断断续续,时起时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思想的逐渐开放和学术气氛的日渐活跃,对曾国藩的研究踏上了正轨,直接或间接论及曾国藩及

4、思想的专著及学术文章层出无穷。在我国台湾地区较早的研究曾国藩的部分有影响的著作有,江世荣编《曾国藩未刊信稿》、台湾学生书局《曾文正公手写日记》和《湘乡曾氏文献》及《湘乡曾氏文献大补》、朱传誉主编《曾国藩的传记资料》、姜穆编《曾国藩的幕僚群》、李少陵《曾国藩》等;我国大陆也出现许多著作,如长沙传忠书局出版了《曾文正公全集》等。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全集》和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出版,曾国藩这个一度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却又长期被歪曲的人物,像一件稀有文物被挖掘出土似的,立马吸引了国人的眼球。官场士林、商界军营及至市井百姓,一时间都以谈论曾国藩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也波及海外华人世界

5、、华文煤体。下面按出版时间先后,略举一些著作:卞哲《曾国藩》(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李鼎芳《曾国藩及幕府人物》(岳麓书社1985年)、王定安《曾国藩事略》(岳麓书社1986年)、章继光《曾国藩思想简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曾国藩全集》(30卷,岳麓书社1994年)、萧一山《曾国藩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张辉编著《曾国藩之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成晓军著《曾国藩家族》(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罗益群《曾国藩读书生涯》(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曾国藩家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董丛林著《曾国藩》(河南教育出版社1

6、999年)、王俯民《历史罪人曾国藩》(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郭兆祥、刘立志《曾国藩十三经》(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北史著《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岳麓书社2002年版)、马道宗解译《曾国藩正经》(台海出版社2003年)等。除了这些专著,还有大量的相关论文,在此只是挂一漏万。他们涉及了曾国藩的军事、为官谋略、外交、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而且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但从目前学术界现有的论文和专著中,不难发现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的作品尚未一篇。【对曾国藩家训家规家风思想理论来源的探讨】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理学大师,被誉为晚清一代的“儒家藩镇”。他

7、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通经史。6岁入私塾,14岁时已熟读了《四书》、《五经》,博览了时文、八股,15岁熟读《周礼》、《礼仪》兼及《史记》、《文选》等书籍。从20岁开始,他到外地四处求学,期间求学于衡阳唐氏家塾和湘乡涟滨书院、长沙岳麓书院。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后,入翰林院,师从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专攻程、朱理学,但他的治理学之路自成一家,以理学为本,以经世之学为用。曾国藩对儒家各派兼受并蓄,同时采诸子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学者李肖聃这样评价曾国藩,“公乃蓄德而穷思,博综而广术,树德则追周礼。自叵隐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