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ID:44178392

大小:11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9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云南民族人学附属屮学2017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英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冋答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王筠则曰:“羊大则肥美。

2、”段玉裁进一步说:“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廿。羊大则肥美。”许慎、王筠、段玉裁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有个补充,他说:“羊大则美,故从大。”他试图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上谈了美字意义的起源。这一解释不应视为对许慎说法的一种否定,应当是对许慎说法的一种补充,从段玉裁的解释中看,他似乎既赞同许慎的味觉说,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美的价值取向还来自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即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在传统文献里,羊常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毛诗注疏•

3、小雅•无羊》里说:“尔羊来思,其角澈澈。”郑玄笺注言:“言此者,美畜产得其所。”这里,羊被郑玄视为美畜。《惠氏易说》云:“尔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羊在这里,又是坚强和顺从的形象。《春秋繁露》则说:“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在董仲舒的眼里,羊有角不触人,杀之而不悲啼,跪享母乳,知仁、知义、知礼,集美德于一身,所以是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总Z,羊的美德反映了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人们对羊秉性的人格化概括

4、,而正是在这种感受和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并最终导致“羊大为美”观念的生成。“羊”成为“美”的化身,于是它的美徳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而“美”的意义也随之得到了扩展和引申,有了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巨大功业、志趣高尚、称赞褒奖等意思。“羊”与“善”的关系,同样来口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视觉感受和精神感受。羊被视为“善”的化身,不仅在于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來源,更在于它的品格被人类认同,并融入人的价值观中。羊性情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其美徳让人景仰,因此,受到川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普遍推崇

5、。羊作为人们祭天祭祖的牺牲,而且具有如此众多的优良品德,这些品性也就成了人格化的道德准则。据文献反映,人们很早己经把“羊”的“道德”视为人的道德准则和榜样。《诗经•召南•羔羊》序曰:“召南之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为什么说人“德如羔羊”?孔颖达的疏中解释道:“羔取其群而不失其类;羔取其群而不党;羔取英贽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死义生礼者,此羔羊之德也。”序成于汉代,疏制于唐代,从小看出,羊的品德至迟在汉代已经衍化为人格的道德标准。《后汉书•王涣传》也有类似的说法,其文云:“故洛阳令王涣

6、,秉清修Z节,蹈羔羊Z义,寻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所谓“羔羊之义”,说的也是人格化了的羊的优秀的道德品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对“羊大则肥美”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段玉裁不仅赞同许慎“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的味觉说,同时也赞同徐铉的视觉说。B.宋代的徐铉在整理《说文解字》时,从人们对羊的视觉感受出发,指出“羊大则美,故从大”,这是对许慎关于“美”的解释的补充。C.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美”字真实含义的解释与王筠、段玉裁的解释都试图从人们对羊的味觉感受上谈“美”的字源意义。

7、D.在传统文献里,羊常被描述为具有各种美德的义畜。郑玄视羊为美畜,董仲舒将集美德于一身的羊归结为仁人君子学习的榜样。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人们对羊的精神感受和对羊秉性的人格化的意象概括中,“羊”与“美”产生了联系,从而最终形成了“羊大为美”的观念。B.“羊”的美德就具有了人格的意义Z后,“美”的意义也随Z得到扩展和引申,从而具有T“素质优良、价格贵重、完美淳良”等含义。C.作为人们祭天祭祖的牺牲,羊还具有“温顺、宽厚仁义、知礼有仪”等许多令人们仰慕的美徳,这些品性成了人格化的道徳准则。

8、D.“羊”被视为“善”的化身,是因为它是人类优秀的生物伙伴和食物来源,也是因为人们认同其品格并将Z融入人的价值观屮。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対“美”与“善”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來自于人们対羊的味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而且还来自于人们对羊内在特质的认识的精神感受。B.依据诸多文献中的记载,“羊大为美”的观念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而人们把“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