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

ID:44191406

大小:214.2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9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_第1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_第2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_第3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_第4页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武邑中学高二实验班历史周测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文实验测151.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A.强化了天子权力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地位D.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2.郭沫若指出:“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绝不称之为天,都是把天字当为了大字的同意语。”确实在殷商甲骨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帝的命令如何而看不到天发号施令。但在周初青铜器铭文中屡屡出现以天为至上神以及“天命”的概念。其中,有的是“天”与“帝”在同一铭文中并列。据此推测周代

2、A.对商的承袭大于变异B.天、帝具有了同一性C.“天”不具有神秘色彩D.形成了“天人感应”思想3.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这表明在传统社会A.君权至上意识浓厚B.家庭伦理道德至上C.家国一体观念突出D.尊卑观念根深蒂固4.明朝中叶以后,文艺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走向,就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的开拓,主要是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这表明A.市民阶层有新的政治追求B.市

3、民阶层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C.世俗文化满足各阶层需要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5.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6.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

4、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7.晚明文献记载:“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朝廷所赐缙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谆语(贵骂),i卒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材料表明当时A.闭关政策遭到内部质疑B.“海禁”政策出现较大松动C.“天朝上国”地位发生动摇D.传统对外政策弊端显现8.历史学家朱绍

5、侯指出:东汉末年岀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6.兴科举之前,从春秋战国直至隋初,历代实行过“养士求贤”“军功赏爵”“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多种选官方式。这些选官制度的共同之处在于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体现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C.主要从贵族子弟中选拔才俊D.阻绝了天下英才进人统治阶级的道路7.《

6、续资治通鉴•宋纪一》记载:“旧制,凡大政事,必命宰臣坐议,常从容赐茶乃退。及(范)质等为相,自以周室旧臣,内存形迹,又惮帝英睿,乃请每事具札子进呈取旨。帝从之。由是坐论之礼遂废。”材料说明宋朝A.官员办事效率提高B.宰相决策权的丧失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D.传统行政机制发生变化8.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避免灾难。与此相比周人有着明显的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A.反映出上古时期

7、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C.显示出早期宗教文化中越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12•《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13.“公

8、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14.汉初,皇室子女往往系以母性,皇室视外戚如宗室而不称异姓,太后及长公主在宫廷中拥有发言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