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

ID:44204673

大小:101.7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9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详解】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学考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梅格与人格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风格,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杳色,凛凛大节何峥嵯!”梅花之神,在峥嵯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

2、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鎔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军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

3、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鎔、松、竹与梅并在一起

4、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得愈发幽雅、高贵。《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O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

5、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1.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士人坚籾不屈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B.梅姿“疏影瘦身”,疏影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痩姿则象征着人格的坚贞不屈。C.梅花的“疏影痩姿”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梅花能够与士人的人格胶合一体的原因D.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耍尽早报春。2.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梅花色淡气清,高雅脱俗,文人学士亦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

6、度相合。B.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人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品格相合。C.梅花在诗词屮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Z间清淡一致,风骨相通。D.梅品“雅淡”,梅格“孤高”,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好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蝶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Z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B.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会写到月光、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等景物,來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A.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

7、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B.《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陪衬的艺术力量。【答案】1.D2.C3.B【解析】1.试题分析:张冠李戴,梅的“疏影瘦身”彖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点睛:考核概念的题冃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耍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屮句子Z间的关系。此

8、题D项张冠李戴.2.试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