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与妊娠

HIV感染与妊娠

ID:44226757

大小:496.50 KB

页数:73页

时间:2019-10-19

HIV感染与妊娠_第1页
HIV感染与妊娠_第2页
HIV感染与妊娠_第3页
HIV感染与妊娠_第4页
HIV感染与妊娠_第5页
资源描述:

《HIV感染与妊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IV感染与妊娠省立医院妇产科HIV/AIDS的流行概况HIV的广泛流行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AIDS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HIV母婴传播的现状和危机据UNAIDS/WHO估计,在未来的十年,大约有500至1000万的儿童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而受到感染,其中90%的儿童生活在非洲和亚洲。母婴传播是婴儿和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我国的HIV母婴传播资料极不详尽,儿童感染HIV的实际人数未知UNAIDS/WHO估计,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2000名小于15岁的儿童感染者。1997年第一例报告

2、的母婴传播病例。至2001年底我国累计报告母婴传染HIV感染者共55例我国的HIV母婴传播资料1997年我国母婴传播在所有传播途径中占0.001%。2002年HIV的母婴传播在所有传播途径中占0.4%,在个别地区甚至达到5%。我国部分高流行区MTCT率达35%,其中新疆为27.3%,云南为33.3%,河南为41.7%。HIV与妊娠的关系HIV感染对妊娠及生殖状态的影响1、妇科疾病发生率增加:1)HPV感染及CIN发生率增加2)外阴、阴道感染增加3)盆腔炎发生率增加4)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增加5)月经失调发生率增加HIV感染对妊娠及生殖状态的影响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率下降:3、

3、HIV感染者发生自然流产和胚胎停育增加:4、HIV感染孕产妇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围产儿死亡率增加:2、妊娠对HIV及艾滋病的影响1)妊娠促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情进展2)生殖器感染后,阴道分泌物或生殖器溃疡均可增加胎儿、新生儿感染HIV的机会。HIV的母婴垂直传播发展中国家母婴传播的感染率为13%—42%,发达国家为14%—25%。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约2/3的是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1/3是在哺乳期被感染。母婴垂直传播若不进行干预,HIV的母婴传播发生率在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中可达14-32%,在混合喂养的新生儿中可达25-48%。通过对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阳性的孕妇

4、产后母乳喂养婴儿1年的随诊,婴儿的感染率为10%—20%。实施ACTG076方案以来,欧美国家母婴传播率降到了8%-10%。传播途径1、宫内传播:HIV可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缺口进入胎儿循环。传播途径2、产程中及分娩时传播:经母体-胎儿微循环的血性传播,尤其在宫缩时被感染的机率增大。胎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体的血液、产道分泌物而被感染。经羊膜的感染,当母体存在细菌性感染时,母体的白细胞可以进入羊水中并通过胎儿的皮肤、粘膜、肠道和肺而进入胎儿体内。传播途径3、产后母乳喂养传播:母乳中含有HIV,可直接传染给婴儿。HIV母婴传播的时机对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进行的P

5、CR和病毒培养显示:母婴传播可以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在妊娠晚期和分娩期的传播在HIV垂直传播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产程中最易发生垂直传播。受精卵感染HIV的可能性尚未证实。传播的机制HIV的垂直传播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如:母体的CD4+细胞数、病毒载量、产科因素、HIV基因型以及婴儿的遗传免疫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着母婴传播的发生与否。新生儿感染HIV原因新生儿感染HIV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其扁桃体上的淋巴上皮的粘膜、肠表面的肠上皮细胞。口咽部、扁桃体、内脏的溃疡或其它部位的暴露均可增加HIV感染的机会。母乳喂养的传播机制母乳中含有艾滋病病毒,新生儿感染是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

6、或者胃肠道造成的。母乳喂养的传播机制乳汁中的免疫因子可以中和分娩过程中婴儿感染的病毒,从而降低分娩引起HIV的传播。免疫因子: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乳铁蛋白、补体、葡萄糖胺聚糖。母乳中多种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肠道上皮屏障的成熟,有利于阻挡病毒的入侵。母乳喂养的传播机制乳腺炎被明确表示可以传播HIV,细菌的携同感染可以增加母乳中的病毒载量,可能也会增加婴儿的易感性。混合喂养比单独母乳喂养增加了感染HIV的机会。妊娠期1、母体因素病情程度是影响垂直传播的高危因素。病毒载量母体病毒数量是决定垂直传播最重要的因素。1、母体因素免疫状况营养状况1、母体因素相关疾病不良行为2胎盘因素:绒毛膜

7、羊膜炎和性病可造成胎盘屏障完整性的破坏。炎症等引起的胎盘的损伤可以促进HIV病毒的传播。胎盘病理学证实,胎盘中亦发现了HIV病毒。2、分娩过程1)侵袭性的操作:产前检查及分娩过程中的侵袭性操作可能增加胎儿的感染机率。2)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时间是影响母婴传播率的独立因素。2、分娩过程3)产程过长:产程越长,感染机率越高。4)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和双胞胎中的第一胎有较高的感染危险。在临产和破膜前的剖腹产可以降低传播的危险性。剖宫产可以对胎儿起保护作用?5)其他产科方面的危险因素:早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