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

ID:44236007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9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作者:易海莲文艳林唐万秋【摘耍】通过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探讨急诊科护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因素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点,有利于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急诊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紧张繁忙,心理压力大,接触的化学、锐器、血液、体液等有毒有害物质特别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往往在病人第一时刻到达医院时即投入对病人的抢救,容易忽视自己的保护,使急诊护士容易暴露于危害因素下成为高危职业暴露

2、群体,现综述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1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征1.1物理因素1.1.1锐器伤急诊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因为病人病情急、伤势重、抢救处置紧张,接触锐利器械如刀片、针尖、玻璃等的频率比其他科室护士高得多。有报道,急诊护士针刺伤受伤率为90・3%[1],锐器伤是导致急诊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目前己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o据报道:锐器刺伤时,只需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就可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病毒[3]。1.1

3、.2辐射因素急诊病人往往为突发意外,护士经常要护送病人做一些辅助检查,如CT、核磁共振成像(MRI)、拍片透视等,经常接触电离辐射,长时间的蓄积作用会致畸、致癌,致突变[4]。使用紫外线、臭氧等消毒灭菌,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炎或皮炎,高浓度吸入臭氧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5]。1.1.3噪声危害医院病房的国际噪声标准容许声压级为38分贝,而急诊科平均噪声值为43.0-52.9分贝,明显高于国际噪声标准容许声压级。蒋红等人的研究显示[6],急诊科24小时所有测音点测都超过标准,最高可超出标准84%。急诊科人流量大,噪声也大,长时间在高音量环境中工作,易导致头痛、失眠、易怒、耳

4、鸣、心里紧张等不适症状。1.1.4负重伤据国内资料统计,腰背扭伤是医疗服务行业最常见的意外之一,如急诊出诊时,搬运病人上下楼,协助病人做检查,帮助病人上卫生间,搀扶突然跌倒或晕倒的病人等等。由于不合理的搬运姿势,造成脊柱损伤或肌肉伤。急诊护士长期处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易发生腰背扭伤[7]。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8]。1.2化学因素1.2.1化学消毒剂急诊科工作环境中使用消毒剂较多,如戊二醛、含氯消毒液、过氧乙酸、甲醛等,护士在FI常丁作中频繁接触这些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致中毒或致癌[9]o有调查报道,广泛使用

5、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中,都含有环氧乙烷的成分,长期接触环氧乙烷的孕妇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接触危险性更大[10]。1.2.2各种治疗用药急诊科护士在工作屮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治疗用药,而许多药物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11],一些化学药物具有相当的近期和远期毒性,化疗药物可以降低人体免疫力是得以认可的。1.3生物因素急诊科护士处于抢救工作的第一线,是接触各种细菌、病毒的高危人群。护士在参与各种抢救操作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最有利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直接接触病人,对病人进行处置抢救,如气管插管、吸痰、洗胃、止血包扎、静脉穿刺等,这样就

6、会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报道,总体上医务人员经表皮黏膜暴露率为每年每人次2.16%[12],眼、鼻、口腔暴露于污染血液中和体液而感染HTV的儿率为0.1%,暴露含乙型肝炎的血液和体液感染机率为6-30%[13]。1.4心理社会因素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突发事件多,病人病情往往来势凶猛,家属常冇急躁、暴怒情绪,病人及家属过度焦虑,期望大,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较高,常常希架自己的家人得到更多的、最快速的救治,而今他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护士为接诊第一人,直面病人及其家属,所以在抢救时,护士时刻警惕引发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去面对病人或家属的心理暴力[1

7、4]。一旦病人救治无效或希望渺茫,家属会责怪医生救治不力,会将其对医生的不满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尤其是在病人死亡后,甚至辱骂、动手殴打护士,使护士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护上社会地位冇限、晋升少、报酬低、人员短缺夜班频繁致牛物钟紊乱,使人体的免疫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下降,也会致诸多疾病发生。据资料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诊护理工作,从事急诊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0%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情绪不定,20%易激怒[15]。另外随科技的发展,仪器的更新,抢救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