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俄国的改革

第17课俄国的改革

ID:44244858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第17课俄国的改革_第1页
第17课俄国的改革_第2页
第17课俄国的改革_第3页
第17课俄国的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7课俄国的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避免革命的改革》是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实质以及改革的影响。进入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而俄国依然固守传统的农奴制,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这不仅激化了俄国社会的矛盾,也使沙皇统治遇到了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同时,这次改革不彻底,沙皇的专制统治依然存在,俄国的近代化历程沉重

2、而缓慢。最终在一战中,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学习本课,对于了解近代俄国历史以及其后苏联历史都具有重要作用。【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具有了一些历史基础知识,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从心理上,他们好奇心重、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树立他们对学习的

3、信心。【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来分析农奴制的历史背景、掌握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析农奴制改革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会从不同视角评价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字、图表、图片资料来提升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自主阅读思考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形成学习历史的能力⒊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影响认识到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可以推进国家发展。通过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

4、的巨大成就对比,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重难点】重点: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依据:了解了改革的内容,并从中分析改革的作用,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达成。)难点:如何一份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依据:有助于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1史料结合法。列举典型的史料,一方面提高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从史料入手,得出结论,帮助学生树立“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识。2讨论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5、,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3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历史场景,缩短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1导入: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历史)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请你举出三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索引出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上,也有一些国家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个国家的改革《避免革命

6、的改革》【小试牛刀】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这部分是小字,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1)“帆船”与“汽船”分别代表哪个国家?俄国、英国和法国2)“帆船与汽船的较量”指的是什么事件?克里木战争3)这场较量的结果如何?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俄国战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杀身亡。展示史料:材料一俄国英国生铁万吨铁路里程26150038515000材料二地主说:买机器需要花钱,还要养马带动机器,而让农奴干活却不用花钱,为什么要用机器呢?组织学生探讨,教师总结: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思考:农奴制是

7、一种怎样的制度呢?4)展示资料,以《尤金的生活一》为例,体会农奴悲惨的遭遇。设想你是一名农奴,面对当时的遭遇,你会怎么做?(有助于理解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1836年,尤金出生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户农奴家庭,在他12岁的时候,农奴主为了获得一条哈士奇小狗,将他和几十个农奴一起出售,12岁的尤金开始背井离乡,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分离……繁重的劳动压迫得尤金几乎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稍有不慎还会遭到农奴主的毒打。尤里恨透了这种不平等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发誓一定要将它彻底毁灭”农奴深受剥削和压迫,他们与地主之间的矛

8、盾激化,起义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封建统治。这种情况下,沙皇怎么做?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1)“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结合史料,分析沙皇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目的:巩固统治、增强国力、缓和阶级矛盾2)指导阅读课文,找出改革的时间、领导人以及改革方式。时间:1861年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3)学生填写出农奴制改革的内容A农奴获得,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