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

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

ID:44245989

大小:17.4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_第1页
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_第2页
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_第3页
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_第4页
资源描述:

《口头表达:新诗的朗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守擂诗作】PK【攻擂诗作】青春(之一)(中国台湾)席慕容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1983年)【鉴赏】《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

2、,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第二节中的“你”不是指第二个人,而是指代青春时代的“我”。“你只如云影掠过”——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我”当时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你”已“逐渐隐没在落后的群岚”,消失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诗行中,弥漫着悠悠的遗憾。接着作者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作者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按照常理,慨叹与消沉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在《青春》含泪的叹惋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追求者执著坚毅的身影,这种

3、慨叹与消沉无关,这种慨叹是绚烂梦想与无情现实碰撞的耀眼火花,这种慨叹是火红青春与平淡生活对比后的强烈反差,这种慨叹是短暂生命与永恒岁月抗争的无奈叹惋。生命中的确有一种慨叹与消沉无关,它关乎生命深层的呼喊,它是求索者执著的脚印,它是思索者探究的目光,就像陈子昂在幽州台上震撼古今、响彻寰宇的浩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悲凉,那是一种怨而不怒的沉静。【攻擂诗作】PK【守擂诗作】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

4、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1976年)【创作背景】《回答》创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今天》。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

5、《诗刊》1979年第3期。此时的诗人在地下进行着诗歌创作,和一些朋友一起自费编辑出版诗刊《今天》。《回答》是对诗人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那个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披露、怀疑和挑战。【诗歌赏析】全诗共7节,诗人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

6、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诗人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

7、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首诗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复杂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抒情结构上,体现出"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变化,语言冷峻、充满理性。《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带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尽管这象征的形象相对直白,但是并没有影响诗歌的感性特征。“冰凌”、“死海”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艰难,真实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

8、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