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

ID:44257223

大小: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_第1页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_第2页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_第3页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_第4页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修复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聚落作为人类的家园和住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与外部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时空单元⑴。早在1841年,德国地理学家JohannGeorgKohl就开始关注人类交通、居住地与地形的关系。十九世纪末期,JeanBrunchesAlbertDemangeon对聚落空间分部与类型划分进行的研究,开始指导人们研究乡村住宅,使聚居成为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初,Jones、Sauer借鉴德国人文景观的概念指出把历史、地处与人文景观和它们的区别作为地理学研究的觅要课题。1906年SchluterOtto正式提出“聚落地理'啲概念。20世纪30年代以來,聚落地理

2、研究遍及全世界,并在发展较早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如1933年德国地理学家ChrisTayloi•提出了著名的三角形聚落分布和六边形市场网络空间结构理论模式,英国则对聚落的历史地理有较多的研究;美国的聚落研究从白人的拓荒和居住问题开始,带有明显的实用性质。国外的专家对我国聚落的相关研究主耍有美国历史地理学家G.W.Skinner对成都东郊龙泉驿开展聚落研究⑵。七十年代以后,国外学术界开始将聚落的研究与政治和社会相联系⑶,或者将聚落放在全球背景卜•去研究A叫但较为突出的是对聚落与能源的探讨$叫有的从聚落形态角度分析⑹,有的则从建筑学角度思考⑺。关于城山聚落

3、与乡村聚落在国外研究也比较普遍,C.I.Okpala从政策方面进行比较⑻,PaulOldfield则从经济方面进行了探讨⑼。乡村聚落的研究也在这一时期兴起。CayLienau在1973年概括性地论述了乡村聚落这个术语【⑼,随后,乡村聚落规划小⑵相关的研究也日渐增多,美国2、英国日本

4、川对此都有校为系统的研究。2000年Z后,聚落研究己从聚落空间的结构与形态扩展到多视野、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领域。随着相关学科领域Z间的相互渗透,聚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如聚落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的引入,使传统聚落的研究从聚落空间的结构与形态拓展到多视野、多角度、多

5、层面的研究领域。随着相关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聚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逐渐向聚落的旅游〔⑸、聚落形态[⑹、聚落与气候变化"I和聚落的系统分析[⑻。当然,对于区域性聚落的相关研究6⑼也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将GIS和RS技术应用到聚落相关的研究〔2X5】也是近几年的热点。我国对聚落的记载始于《史记•五帝本纪》。该书记载道“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释中称“聚,谓村落也”。但国内对于聚落的研究,相对于国外來说起步较晩,在三十年代初才初见相关文献。我国地理学家张其旳(1935)、朱炳海(1939)、严钦尚(1939)、刘恩兰(

6、1948)分别就我国民族地理之分布、西藏东部与川西之高山聚落进行了开创性研究[26-29],林超教授系统地研究了聚落分类㈤I,并指出农村聚落与土地的密切关系。总的来看,1949年以前的聚落地理研究涉及内容广泛,对聚落所体现的人地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聚落从而成为区域地理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上偏重于解释聚落与环境Z间的因果关系。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中期,我国聚落地理学研究处于相对低潮的阶段,主要是开展了居民点规划及布局的研究。文革结束以后,随着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复兴,金其铭、李旭旦、谢吾同等人聚落地理方面的研究较多。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耍集屮于基础性理论的讨论⑶

7、-省级范围的聚落布局m3】,聚落类型及分布⑴],聚落与环境厲山6]及各种对聚落的调研[37]。九十年代对聚落的研究主要在聚落形态的研究I迟刑,聚落演化规律W411,及聚落与文化、旅游%⑼等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着一方面试图从对传统聚落的研究中发现利用价值屮⑷】,另一方面,由于聚落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的引入,使传统聚落的研究从聚落空间的结构与形态拓展到多视野、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领域,对聚落景观的研究[徜、对少数民族聚落的研究⑷⑸]也较多,对聚落的区域性Re]、聚落变迁155,56]、聚落形态附及聚落相关的人地关系少,56]研究是近期的热点。随着

8、技术的进步,利用RS获取地理信息的精确性,提取研究区域有关聚落高度、分布、空间结构等方面的不受人为干扰的客观信息,有其特有的优势。GIS和RS也逐渐应用到聚落的相关研究中[妙63】,把先进技术融合到聚落相关的研究中也是今后聚落研究的一个趋势。岷江上游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很早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a,6鸡解放前对其研究较少,仅限于初步的科学考察阴66】,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相关的研究出现。直到七八十年代,冯汉骥、杨景春等才对该区域的石棺葬和地质学进行初步研究佝,随后对该地区森林资源、水电资源的研究逐渐增多〔隔69]。对岷江上游的科学考察也在不断进

9、行,对植被及生态问题的研究是该时期的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