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而奉之-简帛研究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

ID:44272104

大小:84.0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0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_第1页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_第2页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_第3页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_第4页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而奉之-简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左傳》箋釋蘇jt摘要:本文圍繞《左傳》中“立而奉之”、“爾有母遺漿我獨無”、“盍姑内省德乎”、“責禮也”、“束載”、“服護蒐慝”、“棄位而姣”、“君討臣”的釋義以及句讀等問題展開考辯論證。關鍵字:左傳;詞語;釋義;句讀立而奉之《左傳•隱公》:“宋武公生仲了。仲了生而有文在其手,曰爲魯夫人,故仲了歸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隱公立而奉Z。”杜預注曰:“隱公追成父志,爲桓公尚少,是以立爲太子,帥國人奉之。爲經元年春不書即位傳。”于锂《香草校書•春秋左傳一》:“立者即謂隱公攝立爲君也。經不書即位,故傳明隱Z所以立奉Z者。字當指仲了,謂奉仲了爲母也①楊伯峻先生《春秋左傳注》

2、“據下文《傳》'公攝位而欲秋好於朱『,'公立而求成焉'等句,是隱公行國君Z政,而實奉桓公爲君,非立Z爲太了。桓公Z被立爲太了,惠公未死時已如此,不待隱公再立Z。”②按:以上諸説,主要的爭議在於對“立而奉之”的理解。杜預認爲是隱公立桓公爲太了並奉于锂認爲是隱公口立爲君,奉仲了爲母;楊伯峻先生認爲是隱公攝政以奉桓公。關於“立”是立隱公還是立桓公爲太子的問題,楊説己論述地相當清楚,另需補充一點的是從《左傳》通篇來看,“某公立”的情況十分常見,均指某公立爲君,如隱公三年“桓公立”,桓公二年“宋腸公立”,不勝枚舉。而有關“奉之”是奉桓公還是奉仲子的問題,我們考察出土文獻材料,馬

3、土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亦有這件事的相關記載:“魯亘(桓)公少,隱公立以奉孤。”③顯然,“奉孤”就是奉桓公,不辯口明。爾有母遺繋我獨無JBU《左傳•隱公元年》:“公曰:'爾有母遺,繫我獨無!’”杜預注:“繫,語助。”①于程《香草校書》,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740頁。②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4頁。③阈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漠墓帛書[参]》,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春秋事語》釋文”第15頁。按:而賢大都把“繫”字理解爲發語詞,所以通常在“繫”前斷句,但也存有異議。竹添光鴻《左傳會箋庆“繫,《類篇》:'歎聲也。'繫通作

4、翳,唐《幽求傳》:'翳幽求是賴。‘又作,《列了•黃帝篇》:'仲尼曰:“。”’張湛注:'咅衣,與誌同,歎聲也。'又通作懿,《詩•大雅•瞻卬篇》:'懿彼哲婦,爲梟爲嗚。’鄭箋:'有所痛傷之聲。’杜解不是。”①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繫,發聲詞,無義。《論語•顔淵》:'司馬牛憂B:“人皆有兄弟,我獨無。”’意義與此類似而無'繫’字。疑繫與噫占僅平入對轉,即今嘆詞咳,可單獨爲一逗”O②《方言》:然也。”又,顧野王原木《玉篇》殘卷”字下書證引文:“《左氏傳庆臂伯舅是[賴](筆者按:原卷抄脫一“賴”字,補)。'杜預曰:'醫,發聲也。'又曰:'爾有母遺醫。’杜預Eh'語助也。’……

5、今或爲'繫’(筆者按:原卷作,當是“繫”Z訛),在糸部。”③從《玉篇》殘卷引文可以看出,無論是杜預還是顧野王,都强調把“爾有母遺繫”的“繫”和作爲發語詞的“繫”區分開來。楊伯峻先生主張“繫”字後要逗開斷句,這是止確的。但是楊先生判斷“繫”是“發聲詞”,“繫”前也點斷,恐亦不當。結合原本《玉篇》引文和故訓材料,我們認爲“繫”既非發語詞,也非嘆詞,而是接連上句的句末語氣助詞。這樣一來,原文的斷句當是:“爾有母遺繫,我獨無!”讀起來,恰恰可以彰顯“爾”和“我”的對比關係,文從字順,於義爲長,且與《顔淵》“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句式相合。盍姑内省德乎《左傳•僖公十九年》:“宋人

6、圍曹,討不服也。子魚言於宋公曰:'文土聞崇德亂而伐Z,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伐Z,因而壘降。'……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Z何?盍姑内省德乎!無闕而後動。”章太炎《春秋左傳讀九“'盍姑内省徳乎?'《説苑》述之云:'胡不退修德。'按:《説文》:'彳匕卻也,從彳日夂④,一曰行遲。徜役⑤或從内,退,占文從走。'按:從内者,内聲也此内字乃徜Z占文省。大劉君識占文,故以①竹添光鴻《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再版,第25頁。②《春秋左傳注》,第15頁。③顧野王《玉篇殘卷》,《續修四原全書》第2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85

7、―286頁。《續修四庫全書》所收原本《土篇》殘卷據日本東方文化最書本影印,保持了《玉篇》殘卷原貌,詳參拙文《原本<玉篇〉殘卷阈內影印本述評》,《中阈典籍與文化》2008年第4期。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章太炎全集》(二)所收《春秋左傳讀》“夂”原作“夂”,誤。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章太炎全集》(二)所收《春秋左傳讀》的標點在“或從内”前有一逗,按此處不當點斷。'退’釋'内'也。《墨了•規士》曰:'君了進不敗其志,内究其精。’俞先生曰:'内乃彳内壞字,與進對文。’今觀此文,則内、饷固以聲通矣。《釋詁》:'省,察也。’省徳,謂自察其徳何如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