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

ID:44281611

大小:2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_第1页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_第2页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_第3页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_第4页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高平的《夜巷――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记高平的《夜巷一一应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而作》2007年10月25H,历时10天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在福建厦门的宏泰音乐厅落下帏幕。该赛事是由文化部主办并按照国际上最高规格钢琴比赛的标准和水平来组织筹办的一项国际性艺术赛事,己正式加入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联合会,是国际上最高规格的音乐比赛之一。在此之前,该比赛已经在北京成功举办了三届,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次比赛沿用了前三届的赛制,选手们依次要通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角逐才能决出最后的优胜者,而除第二届之外,其余三届都分别委约了一位中国作曲家为比赛创作一首指定作品,耍求所有选手在复赛阶段演奏,并为Z设立了“中国

2、作品优秀演奏奖”。相较于为第一、三届创作指定作甜的两位资深作曲家王建中和徐振民而言,第四届指定作品的作者高平在国内虽还显得有些“名不见经传”,但能在如此重要的赛事屮获得委约创作的机会,自然是冇其过人之处。高平出身在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高平自幼就no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先后跟随杨汉果、周广仁学习钢琴,并在父亲的影响下尝试作曲。1990年,高平赴美留学,继先后获得巴特勒音乐学院钢琴硕士学位和奥伯林音乐学院演奏家文凭之后,2003年又获得了辛辛那提音斥学院作曲博士学位。近年来,他不仅经常参加各种钢琴比赛和演出活动,而但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优秀作

3、詁,并在世界各地频繁上演。像高平这样具有钢琴家与作曲家双重身份的音乐家在其他的时代或国家中也许并不鲜见,但在我国当代音乐界中却屈指可数、十分难得。虽然这已经可以成为他获得这次委约机会的主要理由,但另外还有个细节却也不得不提: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中,作为参赛选手的高平正是指定中国作品最佳演奏奖获得者。时隔十三年,由当年指定中国作品最佳演奏奖的获奖者以作曲家的身份来为该赛事创作新的指定作品,说来也可算得上是一段难得的佳缘。如何为国际钢琴大赛创作指定作品,身为钢琴家且有多次参赛经历的高平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对于参赛选手必弹的那些经典作品而言,经过历

4、代名家大师们的数度精彩诠释,其留给后來者发挥的余地已十分有限,许多选手虽然看似表现得很完美,但其实大多都只是高精度模仿的结果,并不一定完全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高平希望在这首规定必弹的新作品中给选手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并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从而得以充分展现他们的才能。同时,他也想打破以往为演奏比赛作曲通常偏重炫技性的惯例,而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与意韵。这即是《夜巷》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而关于该作品的灵感来源与立意,作曲家在题记中如此表述:“我曾无意中听到熟悉的音乐,或许在一部动人的电影中,或许在漆黑的夜巷里,有谁家传出忽隐忽现的琴声。突然这耳熟

5、能详通常未必会让我激动的音乐有了新的含义,新的质感,新的色彩。这常常如碎片般的乐音,在我听觉中像梦一样弥漫开来,完整了它自己,又带来千丝万缕的思绪。《夜巷》这首乐曲就是耍表达这样一种不期而遇的如梦般的诗境。最近在陈丹青先生的文章《阶级与钢琴家》中读到他的类似的感受,触动了我创作的灵感。他文中写道:'在北京、上海、南京,我几度有幸与巴赫、肖邦的钢琴幽灵在浓黑楼道中相遇。……奇怪,在纽约林肯中心或卡内基音乐厅正襟危坐聆听名家演奏,也不如在这陌生楼道的家常阵地中驻足偷听,魂灵出窍,感动莫名,哪怕偷听的只是小童的初习。'是的,我不得不说我确也偏爱这样的惊喜中的偷听。但这毕竟是

6、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享受。一一此作题献给周广仁先生。”该作品由两个重要的主题材料发展而成,并根据它们发展阶段的不同依次分为“呈示一展开一再现”三个部分。虽然没有传统调性因素的作用,但这种双主题发展的思维与形式无疑是受到了奏鸣曲式的影响,当然,也更具有拼贴结构的特点。两个重要的主题材料在第一部分中先后呈现出来:材料1:这是一个节奏特性很强的主题材料,钢琴高音区极富穿透力的明亮声音以不同的节奏组合在不同的节奏点上断续奏出。开始处音符少而休止多,且休止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但随后音符逐渐多起来,休止所占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不过却在灵动的音流中时隐时现,从而使得这段音乐明显地表现出

7、游戏性和谐谑性,也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曲家特定心情的表现。作为第一部分亦即全曲的开始,上例除亮明该部分的性格之外还展示了另外两点重要的特征:首先是音高方面,这一片断显然具有五声性的风格,但右手声部的“g3”音和左手声部的“g2”,都升高了半音(左手声部的“C2”也有类似现象)。通过音阶变形这样的简单处理之后的音响面目一新,不仅比原来单纯五声风格的音响更富有张力,而且处理手法也更加灵活,成为丰富五声性音响的一种有效手段。不过这一手法并不完全是作曲家的创造,而是与民间音乐中类似于微分音的音响效果直接相关。其次是咅乐展开的手法方面,民间咅乐屮所特有的“支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