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

ID:44282527

大小:2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_第1页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_第2页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_第3页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_第4页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林泉高致》的绘画美学摘要:郭熙提出的“林泉之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这种影响从根本上说是精神上的,他创立了中国独特的山水精神。西方的风景画与中国的山水画虽然都是对口然的一种表现,但西方侧重于对自然的记录与表现技法上的更迭,或再现真实景观、或进行形式上的变换、或对色彩进行一种近似于玩味的尝试,它表现出的是具体的人对自然的享受、拥有和征服,所以它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进入精神领域。而中国山水画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关键词:《林泉高致》;山水精神;三远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

2、10-02郭熙的著作,原名《山水画论》,《林泉高致》可能是其子郭思编订时所定的名称。此书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本人是紧承关仝、董源、李成、范宽、郭忠恕之后一位大画家,且在此时期山水画无论是从技法上还是美学理论基础上均已达到巅峰,而郭熙最大的艺术成就既是他对山水画的创作技法做了系统的总结。为山水画创作指明了道路,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完整的《林泉高致》去掉序和跋,即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今案书凡六篇,曰《山水训》,曰《画意》,曰《画题》,曰《画格拾遗》,曰《画记》……自《山水训》至《画题》四篇,皆熙之词,而为思之注。惟《画格拾遗》一篇,纪熙生平

3、真迹,《画记》一篇,述熙在神宗时宠遇之事,则当为思做论撰,而?阉?一编者”。一、林泉之志与兼济之志郭熙在《山水训》中,对山水画的价值,给出了自己的定论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烟霞仙怪,此人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尘嚣缓锁是君子所厌恶的,而山水之境是君子所向往的,这也就引出了山水画存在的基木意义。在郭熙之前,宗炳、王微等人主张远离尘世,出世以寻求隐逸的心情,通过隐逸以达到澄怀,从而体味道,然而郭熙认为“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

4、,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Z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味象并不仅仅要靠隐逸以达到澄怀,山水画就能弥补这其中的不足,山水画室精神食粮,但君子首先需耍喂饱肚子,也需要建功立业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对时局失望,无心政治而全身心的投入山水画的创作,因此山水画的成就较之太平盛世要影响更加深远一些。郭熙指出对待山水画,“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

5、之目临之则价低庄子说,“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这里的“静”“明”“虚”就是要排除骄侈Z心;培养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以一颗纯净的心来观照口然山水,他的这种美学思想不仅在在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早已提及并且这种理论思想对其研究山水画提供了依据。而郭熙亦“少从道家之学”,受道家思想影响深重,他在《林泉高致》中表现出了相同的思想和观点,“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盘礴”,此真得画家Z法。人须养得胸屮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Z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

6、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不然,则志意已抑郁沈滞,局在一曲,如何得写貌物情,扌虑发人思哉……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冇道尽人腹中之事,冇装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即画之主意亦岂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原。世人将就率意,触隋草草便得。只有养得心中宽快,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只有做到“以林泉之心临之”才能进去审美境界,感受到美。二、三远与人生修养山水画自诞生以来,对“远”的追

7、求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就有“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宗炳《画山水序》有谓“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白里之迥”、“坐究四荒”、“云林森渺”。《历代名画记》卷七“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卷八载有隋展子虔“山川咫尺万里”,卷九载有唐卢棱伽“咫尺间山水寥廓”,卷十载有朱审“工画山水……平远极冃”,所以杜甫《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便特别说“尤工远势古莫比”,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图画歌》谓“荆浩开图论千里”;乂谓“江南中主时,有北苑使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幽情远思,如睹异景/由此可知,画家在对物象

8、进行描绘时都力图将远表达出来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形式不一,而郭熙所提出的三远,即是对此所做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