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ID:44295915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1页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2页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日期:2009-9-11作者:信息来源:加载者:zgsyskxj审核:zgsyskxj字体大小[大屮小】从“水稻栽培学”半个多世纪独立发展的历程和成就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多种指导水稻高产.优质的形态生理指标(标准),但这些指标多数是定型群体的最终衡量指标,(也叫机械模式),而不是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直接掌握和应用的诊断指标,因此必须找到可以直观.并在生育过程中便于应用、且符合调控总途径的综合诊断指标,这就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产生的历史要求和背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

2、培新技术,是由技术人员给出目标产量下的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从而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该项目的技术宗旨:就是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直接决定产量构成要素的阶段有目的地实施调控,以利于塑造和保持抽穗至成熟期各项指标全面优化的高产.优质群体。技术思路:是根据叶片与其他各部器官的同伸.同步和相关的原理,应用水稻主茎叶片与器官(根.茎.叶、菓、穗等)的同伸规律,来诊断和确定水稻的生育时期及其相应的高产栽培“促”“控”措施。叶龄诊

3、断的技术途径是“控叶扩库”,在技术上控制茎.叶的无效和低效生长,以利在适宜的叶面积的基础上,提高“库”强度和“源”强度。具体讲是在满足适宜穗数的目标下,通过提高茎篥成穗率,主攻穗部质量来实现。这是一项利于全面提高光合质量最直接.易诊断掌握的综合性指标一一这是因为,在达到适宜穗数的目标上,要提高成穗率,促进大穗,也就意味着在促进早发.完成穗数的同时,有效地控制群体的最高茎菓数,并控制无效分彙的发生,为后期的栽培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项目根据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将叶龄模式理论发展为诊断.预测、调控于一体的实用系统技术是项目的重大创新,实现了健身栽培.计划栽培提高抗灾能力。把科研.推广与生

4、产结合成为技术人员,广大农民的生产实践是本项目的见一个创新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良法配套,对于提高我国特别是黑龙江垦区水稻的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龄诊断技术在2006—2008年进行大规模的示范推广,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和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关键技术内容1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2是由技术人员给出目标产量下的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包括的内容:①以水稻主茎叶龄来表达水稻的生育进程.随时诊断水稻生育迟早。②以通过对

5、水稻的叶龄进程的管理保证安全抽穗期。③以主茎叶龄所对应的农时和长势长相为指标实施农艺措施。3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与标准对比。4要求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进行调控。项目的技术特点和创新点1技术特点依托黑龙江省现代化.机械化大农业,以优质.丰产、生态安全.发展可持续稻作为目的,以11一12叶熟期品种为载体,密切联系我省现实水稻生产,在“三化”栽培技术和优质米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垦区“三化一管”生产模式的应用,全面推广“叶龄诊断栽培技术”,逐级增加“诊断标准.调控手段”在寒地水稻生产中的技术含量。2创新点根据寒地水稻的生育特点,将叶龄模式理论发

6、展成为集“诊断.预测、调控”技术于一体的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健身栽培.计划栽培提高抗灾能力。通过对水稻叶龄逬程的管理保证安全抽穗是本项目另一个创新点。预期经济指标在农场全面普及,地方示范5一6个市县,亩产600—650公斤以上,三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为1500万亩,使黑龙江水稻产量增幅10%左右,米质达国标三级以上。社会效益指标通过实施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促进了寒地水稻大面积优质、高产,高效益。总结出一整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及防病.防虫.除草技术,有利于加快黑龙江省千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巩固黑龙江省重要粮食基地的地位,有助于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生态效益指标

7、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确立可以带动其它产业和措施向良性发展。如:肥料运筹,经济施肥,耕土改良,有利于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拓宽以适应满足市场的发展,保障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项目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联系人:解保胜联系电话:0454-81952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