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总结

新课程实施总结

ID:44307519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新课程实施总结_第1页
新课程实施总结_第2页
新课程实施总结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实施总结参与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整整一年了,在这漫长的一年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作为新课程实施的第i批直接体验者,…起深切体验和感受着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扑面而来的全新的气息,但除了欣喜之外,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困惑和不解,下面结合我班的教学实际谈谈实施新课程一年以来的感受。一、语文方面相对于第一册而言,语文第二册的变化更大更明显,从课文安排、识字写字、课后习题等都和旧的省编义务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新课程在识字写字教学这一块实行了读写分离、多认少写。第二册教材要求会认550个生字,会写3

2、00个生字,教学任务非常得重。而且在教学拼音的同时已经开始了认读生字的教学,像这一部分的生字的教学部分还没有拼音的帮助,只能是靠学生完全靠记忆去认读,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掌握起来相当吃力,回生率非常高,因此,刚开学这段时间教学进度非常慢。而且在400个认读生字和10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之间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常常是要求会写的这个字在本篇课文中根本没有岀现,有时前面出现了,他不要求会写,但过两课又要求会写了,常常显得比较奇怪,有时有些字都还没有认读却先要求会写,显得比较杂乱,给学生的掌握又增添了一定难度。同时我发

3、现向这种认字方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他们接受比较快,而且自身也比较聪明,比较会学,一段时间下来能认不少的字,基本能够自己读题计算了,可是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学习缺少自觉主动性同时又没有家长很好地加以辅导的话,他们学会的也许只是100个会写的字,有的甚至连100个都还不到。很明显,新课程不仅是对老师、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家庭教育这一块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上的反复,教师操之过急也是不行的,必须得要允许学生有一个从陌生到会认再陌生再会认的过程,因

4、此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一点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他回生的时候及时加以指导,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部分学生的表现看,缺少了家庭辅导的支撑,对于他来说,几乎等于折断了一个翅膀,将大大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我总是会和家长聊聊在家里对学生要进行辅导的话题,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出一些点了,争取家庭和学校之间更好的联系和配合。同时为了让枯燥的识记不至于太乏味,我尽量想点小游戏、搞些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数学方面数学方面要求掌握的知识并不难,但是对于学生数学的能力提

5、岀了更高的要求,题型更为灵活多变,和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儿乎80%的题目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答案也往往有很多种。教学数学知识不难,可是要让学生学了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就很难了。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我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按照小学生喜欢动的特点,安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习、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由于自己也是第一次教数学,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了解得还不多,因此,方法比较少,尤其是对于怎样辅导学生这块,总觉得有时好象他们不大能听懂我说的话似的,而他们究竟是怎样想的,我有时也猜不到,有

6、种不知道如何说的尴尬。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数学的掌握程度也是不及语文的。三、我的困惑对于新课程,总体而言对学生是更为有利的,但是我觉得新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有i套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外部条件,比如: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相适应的师资力量,相适应的班级人数,相适应的家庭文化环境等。如果离开了这些,我觉得新课程就有会像一个群落中的异类,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我们地处农村,没有城镇学校学生有接触电脑等新事物的机会,家长的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也无法相比,一些家长只顾自己多赚点钱,对于孩了学习极少过问,最多就是

7、“你考了100分,就有什么东西作为奖励"此类的话,一些把孩子全托给了没有文化的爷爷奶奶照顾,而他们哪里能给孩了多好的家庭辅导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可是一个班级40多个学生,分组就有10几组,顾了这里顾不了那里,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学习后的反馈也很成问题。新课程最好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语数包班一天耍上5节课,剩下的两节课还耍批一大堆的作业本,对于做课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新课程的一名实施者,一个学期让我深感过程的艰辛,接下来随着课程的升高,难度又将加大,但我仍愿意尽

8、心尽力地去做,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