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

ID:44334336

大小:292.1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1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_第1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_第2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_第3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_第4页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精准提分练:仿真模拟练(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仿真模拟练(十)(限时50分钟)一、选择题海洋上、下层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Z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1930年在法国首次试验成功,但当时发出的电力还不如耗去的电力多。近年來世界各国海水温差发电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此完成1〜3题。1.根据海水温差发电原理,下列海域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海域是()A.美国东海岸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D.南纬20度到北纬20度的海洋洋面2.下列有关海水温差发电的说法,正确的

2、是()A.发电成本低B.海洋污染大C.发电量稳定D.能源总量小3.从深海抽収的冷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有多种用途,深海水的利用不包括()A.产制淡水B.冷冻、空调制冷C.养殖、制药D.提炼镒结核答案l.D2.C3.D解析第1题,读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温差能的利用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层的热源和深层冷水的冷源之间的温度差来发电。表层的水温越高,热能越丰富,表层和深层的温差越人,能源越丰富。根据海水等温线分布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低,因此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较高,是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海域,故答案选D项。第2题,海洋水

3、是清洁资源,用海水发电清洁无污染,不会加重海洋污染,B错误;海水是可再牛资源,海水发电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资源总量大,但是投资成本较高,A、D错误;海水温度的变化较小,因此能量较为稳定,发电量较为稳定,故答案选C项。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深海水营养成分丰富且无菌,因此可以作为海水淡化的主要原料,A正确;海水的温度较低,可以用于冷冻、空调的制冷,B正确;海水中,营养丰富,可以提炼制药,或用于养殖等,C正确;海水中没有猛结核,因此提炼猛结核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答案选D项。(2018・泉州质检)黄土高原河流的径流和泥沙主要来源于几次大的暴

4、雨过程。延河流域分别在1977年7月和2013年7月发生了两次极端降水事件,而洪水过程及水沙特征表现差异絞大。读图和表,回答4~5题。1977年7月2013年7月最大6小吋降雨量最大12小吋降雨量最大24小时降雨量最大6小吋降雨量最大12小时降雨量最大24小吋降雨量4&8mm66.1mm83.7mm69.8inm85.2mm97.2mm0.0010.010.11粒径级Sizc/mm1.关于延河流域泥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大,泥沙颗粒越大数量越多B.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泥沙颗粒明显变细C.20

5、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0.01mm以下粒径泥沙最多D.2013年较1977年,各粒径泥沙数量均有明显增加2.导致延河流域泥沙粒径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降雨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侵蚀作用减弱B.流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沉积作用强C.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D.修建梯田,破坏坡血,水土流失加剧答案4.B5.C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1977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泥沙颗粒越大所占的比重先增大后减小,人错误;2013年小粒径泥沙比重明显增加,说明泥沙颗粒明显变细,B正确;2013年流域泥沙颗粒较小,但是0.01mm以下粒径泥沙

6、比重较小,C错误;2013年较1977年,粒径在lmni左右的泥沙数量没有明显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B项。笫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延河流域泥沙粒径逐渐变小,主要是由于上游大量修筑淤地坝起到显著的拦沙效果,从而导致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游沉积,从而导致下游颗粒减小,C正确;从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7月的降水量比1977年更大,侵蚀作用更强,A错误;延河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B错误;水土流失加剧,泥沙粒径不一定变小,D错误。故答案选C项。下图为“南京市区某处路段的人工隧道示意图”,该隧道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的,并未采用传统山体基部掏空的方

7、法。隧道长100米,顶高10米,隧道两侧小山丘的相对高度为20米,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读图,回答6〜7题。1.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A.净化空气B.美化环境C.降低噪音D•涵养水土2.修建城市道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隧道的主要原因()A.防止滑坡B.保护生态C.方便通行D.节约成本答案6.B7.A解析第6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隧道主要位于南京市的市区,因此隧道顶部釆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美化市区环境,故答案选B项。笫7题,开挖山体,会导致两侧山体的岩石松动,容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交通运行

8、的安全,因此建隧道可以保护交通线路,避免滑坡和松动滑落的岩石威胁行车安全,故答案选A项。下图和表反映的是我国某山林地分布状况及有关信息。根据图表完成8〜11题。海拔(m)年均温(°C)1月均温(°C)7月均温(°C)年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