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

ID:44386950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_第1页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_第2页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_第3页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_第4页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材的使用(刘平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材的使用昭阳区北城小学刘平富在“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念指导下,人们正视了信息传播过程中人和环境的因素,在书本知识传输的同时,人与人,人与环境不断“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就有可能成为补充教材、丰富教材的资源。由此,教师、学生、环境都应该是课程资源,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整合。使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提高课堂效率。一、还原教程的生活本色,提升素材的亲和力教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结合本地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与生活联系点,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找知识原型,对教材进行取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

2、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乐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节中的例3,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找知识原型,对教材进行取舍,选学生喜欢的活动切入,所以教学例3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用纸制作一个圆柱,课中让学生把底面周长、高标出,然后引导学生沿高剪开,指导学生观察,从而得出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由长方形的面积二长X宽,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二底面周长X高。再比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把枯燥的知识传授,提升为学牛感兴趣的活动。课中教师提供等

3、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和水,组织学生小组试验,再讨论完成实验结果,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学生也明白了等底等高条件的重要性。通过这样切入,提升了素材的亲和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教学为有趣的数学活动。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充分探索空间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教材是死的,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年龄特点,敢于调整教学顺序,从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借助“再创造"方式将学生带到数学化和有关各方面的活动范畴之中。女口:《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节,教材用了两个例题来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看图写出儿个分数,然后思考这

4、些分数和1的大小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不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如果将两个例题合并,学生看图写出分数后自己给这些分数分类,就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开放的探索空间。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探索交流中发现问题,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三、有效补充教材,让教学充满灵性教材受编写媒体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编排进去,故教材为教师和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简称“留空”。如果说“留空”是教材编写的艺术,那么“补空”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依照教材中的留空,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使得教师、学生、教材在教学活动

5、共同成长。在教学中,发现教材的“留空”需要智慧,利用“留空”的资源进行“补空”更需要智慧。怎样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补空”呢?首先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读熟教材,更要读懂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留空”。只有读出“留空”,才能想到“补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读出教材的“留空”,还要能悟透教材的生长点、发展点和重难点,并从中寻觅出进行补空的有效对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第七册教材中《认识小数》这一内容,如果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说小数,读小数,写小数。这种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

6、参与,看似不错,但仔细一想,难道“认识小数”的教学就仅仅停留在教师领着学生看着图形说小数、带着学生读小数、指导学生写小数吗?寻着这一内容的主长点,我们不难知道小数来源于生活,产生于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之上。据此,教学时即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小数是怎样在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产生的,再探索小数的读、写法和意义与整数、分数有何异同,然后说说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常用到小数。这样的补空,让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充满灵性,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而富有收获。教材有许多关键地点,能向四面八方散发出无数条线,其中蕴涵着教师教学的巨大空间和学生学习的无尽潜能。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能读出教材中的这些点,而

7、且能读出由此引出的线,真正弄清教材的每一个有价值的空间,发掘每一份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充满想象与创造,让课堂充满灵性与活力。四、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探索、交流有时,教材因编写媒体限制,它不能把一些动态情景表现出来;有吋,因地区差异,学生差异,教材在本地区的实用性较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组教材,改变教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用了一个或两个例题来阐述,教材中的例题只是为了解答知识而解答知识,它受限于教材编写媒体,不可能把教材编活,这就需要老师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