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时关注学生

浅谈时时关注学生

ID:44390379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时时关注学生_第1页
浅谈时时关注学生_第2页
浅谈时时关注学生_第3页
浅谈时时关注学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时时关注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时时关注学生摘要:时时关注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时时关注学生呢?一是关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发展空间、认知规律;二是要倾听学生的声音;三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词:成就学生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爱护学生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就是在课堂上授业、传道、解惑,老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就是应该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而且同时老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也是为了学生所服务的,可为什么在这里还要提倡进一步深入关注学生呢?因为关注学生,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可以适时的调整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才能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

2、价值。那么在40分钟内怎样去关注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儿点谈一下:一是关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发展空间、认知规律。课堂中有了很好的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学生情况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在哪里?说实在的,很多学牛都不喜欢语文,最重要的•个原因是老师的教学内容没冇超出学生的已知的范畴,因为语文是母语,有自然习得的特点。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我就去听了数学课,这节课上,老师先让学生做了两道题,然后从这两道题的解答过程中得出一个定理,师生再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很高涨,学生在这时有了成就感,接着又做

3、了两道题进行巩固,听了这节课后,我顿悟到:学生喜欢数学课,原来在数学课上能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学生们意识到:“我是在发展,我是在变化,我是在提高。”语文课也应该力求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还有一个例子,虽然这个例子很极端,但是是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例子,有个教师讲《松鼠》这一课,在讲课时不让学生预习,想留一个悬念,但在课前十分钟,这个老师去装ppt,在装ppt的过程中,学生知道要上《松鼠》这一课,上课铃响了,这个老师开始上课,说今天我们来上新课,学牛-说“松鼠”,老师也不管学生,继续说,咱们先來猜个谜语,学生说“松鼠”,老师还不管,继续说“

4、长得象耗子”,学生说“松鼠”,老师还不管,继续说“生活在树上”,学生说“松鼠”,老师还不管,非要把这四句话说完,最后说“你们猜这是个什么动物啊”,学生们早就不耐烦了,说“松一一鼠”,你说这个老师心里想没想学生呢?这个例子,好像是个笑话,但还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一个老师不仅在意识上冇教学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我要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要时时把这种意识化在教学行为当中,化在教学过程当中,关注学生己有的起点是相当要紧的,在已有的起点上,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一定要有跳一跳才摘到这个果子,这样学生会获得成就感,就

5、会热爱学习,在语文课堂上主动起来。我听到有这些说法:语文教与不教一个样,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语文做题与不做题一个样,语文做多题与做少题一个样,这其实是很糟糕的说法,不过这些说法又很有现实性,如果从某个区域,某个阶段的现状來看不完全错,为什么说不完全错呢?因为语文课没有让学生获得应该获得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一种讽刺和批评。但如果把语文课的价值这样去认定的话,就不对了。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这样说的话,那么这就危险了,语文老师要下岗了。语文课上一定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我们来设计在课堂上调整目标、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在4

6、0分钟内,能够实现新的发展,新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是关注学生很重要的一点。还有就是具体到每一节课上,老师怎么样关注学生呢?师范生在学校中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老师要懂一些心理学,要知道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什么?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目标二是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听他(她)说了什么,想他(她)为什么这样说,比如有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在课上老师问学生“温柔”是什么意思,有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温柔就是妈妈摸摸我的小脑袋,老师说“对吗?”同学们说“不对有一个女生说:“温”是什么,“柔”是什么,“温柔”又是什么,她是按字典里的标准说

7、的,老师说/对不对?”同学位说」对。”其实,这个老师就没有很好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她应该想到这个男生为什么这样解释“温柔”,应该理解到男生是用形象性来解释“温柔”,女生是用?典上的规范来解释“温柔”。三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有时老师不注意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老师注意了,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教师有一个例子:有一次他在课上发现有一个学牛总能答对他提的问题,他过去一看,这个学生在看教师备课用的指导书,有很多老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批评学生,而钱老师却没批评,他说:“你非常会学习,会利用课本以外的书

8、来学习,你用的这个书,是老师备课用的书,你自己看非常好,那现在你不用发言了,其他同学发言时,你作裁判,看他们说的对不对。”结果,这个学生不仅积极性很高,而且还能评论其他同学「'刚才大家只说了两点,还有第三点接着他就解释,这样一说,全班同学认为还真是这样,这就是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