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

ID:44399309

大小:4.80 MB

页数:83页

时间:2019-10-21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_第1页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_第2页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_第3页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_第4页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布及其应用(石小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针布的作用1、分梳、转移作用:把相互纠缠、卷曲的束纤维分离成单纤维,使纤维伸直、平行,再把纤维从锡林转移到道夫或其他元件上去。2、排除杂质、短绒、棉结的作用:清除纤维中在上道工序中未清除的杂质、短绒。3、均匀混和作用:使各种物理性能不同的纤维充分混和,均匀分布,减少产品的质量差异。二、针布的基本要求1、齿尖对纤维有良好的穿刺能力,能有效地抓取与梳理纤维,分梳时,必须有一个齿尖或针尖能握持纤维,否则,就不能进行良好的分梳。2、根据工艺的具体要求,纤维要能适当地从一个齿面(针面)向另一个齿面(针面)转移,如纤维在

2、锡林与盖板之间的反复转移.锡林上的纤维恰当地向道夫转移。3、针布具有适当的齿隙以容纳纤维,并具有良好的吸放能力以提高交替分梳效果及均匀混和作用(握持、分梳、释放、转移)。4、针布要求锋利度高,光洁度高,耐磨性好,平整度及尺寸精度符合技术要求,上机容易包卷,能适应梳理机高速高产要求。针布的分类1、金属针布2、盖板针布3、固定盖板4、附助及清洁辊针布平面、自锁、沟槽型针布齿形自锁针布侧视图平面针布侧视图沟槽针布侧视图基厚基厚……确定每英寸针布排数,影响:针齿强度、针齿基面强度、包卷后的平整度。影响纤维携带量。影响纤维

3、梳理度、增减纤维的漏梳。影响纤维伸直度、分离度、梳理力。限定每平方英寸针齿数量、影响横向密度。针布基厚变化趋势锡林针布:0.8、0.75、0.70、0.65、0.60、0.55、0.50、0.45、0.40。道夫针布:1.0、0.9、0.85、0.80、0.75.刺辊针布:1.09、1.22、刺辊自锁针布:3.2v、3.0v、2.8v、2.2v、1.8v(三刺辊)。工作角前角80/1070/2060/3050/4040/5030201090/060°30°锡林道夫AC2030×01540AD4030R3×0209

4、0前角…决定梳理力的强弱:前角大梳理力大,反之梳理力小。角度与锡林速度须相匹配:前角随锡林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因针尖端的纤维随锡林速度增加易从针尖滑脱。决定握持力大小:前角大握持力大,反之握持力小。增加/减少梳理磨擦力:前角大梳理磨擦力大,反之梳理磨擦小。决定穿刺力的强弱:前角大穿刺力大,反之穿刺力小。要求一定的锡林道夫速比工作角的变化趋势锡林针布:10°、15°、20°、25°、30°、35°、40°。道夫针布:35°、32°、30°、25°。刺辊针布:15°、10°、5°、0°。总高…影响针齿纤维携带量:总高增

5、加携带纤维量增加,反之携带纤维量减少.限定每英寸纵向针齿数:总高增加纵向齿数减少,反之纵向齿数增加.如果其它均未变:总高增加影响包针后的平整度,影响包针后总体滚筒外径:总高增加总体滚筒外径增加,反之总体滚筒外径减少.影响针齿强度:总高增加抗压性能下降,反之增加抗压性能.总高的发展锡林针布:3.5、3.2、3.0、2.8、2.5、2.0、1.8。道夫针布:5.0、4.5、4.0、3.8。刺辊针布:5.8、5.6、5.0。4齿距56齿距…针尖至针尖距离决定每英寸纵向齿数齿距愈小,纵向齿数愈多;齿距愈大,纵向齿数愈少.

6、纵向每英寸齿数=25.4/齿距,齿距影响每平方英寸的齿尖数,主要影响纵向密度.齿距影响握持纤维和抓取纤维的能力,齿距越小,握持纤维的能力越强,但增加梳理摩擦,并减少纤维的梳理长度。齿距的发展锡林针布:1.3、1.5、1.6、1.7、1.8、2.0、2.2。道夫针布:1.8、2.0、2.1。刺辊针布:4.2、4.5、5.0、5.6、6.0、6.3。456齿深齿深齿深…仅指齿形部分深度决定纵向每英寸最大齿数影响纤维携带容量:齿深深,携带纤维容量多,反之携带纤维容量少。影响梳理区的梳理负荷。影响棉网成形:齿深深棉网的成

7、形好,反之棉网的成形差.有助于或影响对纤维层穿刺的深度。影响齿隙中的纤维有助于或阻碍纤维的一次性转移。齿深的发展锡林针布:28系列的齿深0.6mm、25系列的齿深0.5mm、20系列齿深0.40mm、国外齿深0.38mm。道夫针布:45系列的齿深2.6mm和2.3mm、40系列的齿深2.2mm、38系列齿深2.2mm、原抗压道夫齿深1.7mm。刺辊针布:56系列的齿深3.6mm、58系列的齿深3.7mm、50系列齿深2.6mm。参数图A=前角B=夹角C=后角D=齿深E=总高F=齿距G=针齿侧角H=基厚I=基高J=

8、针尖厚齿背角A=前角B=夹角C=齿背角齿背角…影响针齿强度影响齿尖对纤维的穿透性能有助于或阻碍纤维转移夹角,前角,后角三者相加为90度夹角A=前角B=夹角C=后角夹角…决定针齿强度角度越大,强度越高角度越大,转移越易夹角,前角,后角三者相加为90度针齿侧角A=前角B=夹角C=后角D=齿深DOCE=总高F=齿距G=针齿侧角针齿侧角…指针尖至针基的角度影响针齿强度影响针齿对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