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处理规定

事故处理规定

ID:444032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2

事故处理规定_第1页
事故处理规定_第2页
事故处理规定_第3页
事故处理规定_第4页
事故处理规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事故处理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事故处理规定1、目的对客观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作出及时的处理和调查,防止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并最大可能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2、范围公司所有活动中客观发生或存在的事故(包括未遂事故)。3、职责3.1公司总经理对事故负法定责任。3.2各级安全(消防)员和部门负责人对事故负直接管理责任。3.3事故发生现场人员均有服从调配、降低后果的责任。3.4公司安全环保部门派员参与事故的处理。4程序4.1事故的划分4.1.1伤亡事故:公司员工在其施工活动中所发生的人体伤害、死亡事件均属伤亡事故,伤亡事故按以下几种程度而划分:(1)特别重

2、大死亡事故(2)重大死亡事故(3)死亡事故(4)重伤事故(5)轻伤事故4.1.2急性中毒事故:公司员工在其施工活动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或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发生的中毒事故。4.1.3急性中毒引发的人体伤害、死亡事故,也按4.1.1条进行划分。4.1.4职业病事故:公司员工在其施工活动中因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等的职业性毒害而造成疾病的事故。按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进行划分处理。4.1.5财物损失、损坏事故:不涉及4.1.1~4.1.4条款内容

3、的财物损失损坏,按公司财物管理的有关程序处理,涉及4.1.1~4.1.4条款内容同时又有财物损失损坏的,按4.1.1~4.1.4条款内容同时归类划分。4.2事故处理的权限4.2.1管理者代表组织公司安全环保部门和工会负责对重伤以上事故(含重伤)的调查鉴定与处理,并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报总经理。4.2.2各生产分厂组织专职安全员负责重伤以下事故(含未遂事故)的调查鉴定与处理,设备系统安全主管参与并监督事故的调查,并经公司安全环保部门确认后报管理者代表。4.2.3各部门负责人及安全员是本部门事故调查鉴定与处理的当然责任人。4.2.4因设备、

4、设施本身安全引发的事故,设备部是调查和处理事故的当然责任人。4.2.5非人身伤害事故的其他损失、损坏,则按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进行调查、鉴定与处理。4.2.6死亡事故、重大事故或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鉴定与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4.2.7人身伤害事故的程度鉴定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医院负责进行。4.2.8事故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参与。4.3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4.3.1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发生时,其处理的程序按下所示:(注:如为抢救伤员需要而移动现场某些物品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识,为事故调查创造条件。紧急救护治疗)送伤

5、员就诊现场客观发生的事故发生地人员汇报现场取证调查保护事故现场处理报告鉴定4.4事故的报告4.4.1事故报告的一般程序:公司发生事故,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报告可采用书面及口头的形式,报告的途径为:事故当事人(或监护人)——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安全环保部——管理者代表(总经理)但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不耽误救护时机,也可越级报告,直至公司总经理,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的造成的后果。4.4.2采用口头报告的形式(首席受理制),第一个接受报告者必须书面记录报告内容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按4.3.1规定执行。4.4.3轻伤事故:按一般

6、程序逐级上报的除外,事故发生部门应在每月填写的《消防安全检查记录》中予以登记,并报送安全环保部。4.4.4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除按4.4.3条款进行报告外,公司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受伤者姓名、年龄、工种或职称、受伤程度、发生事故经过和发生事故的简要原因等)用快速方法(电话或传真等)报告上级主管部门。4.4.5公司员工流动作业人员、外来参观人员、外来作业人员的事故报告由事故发生地部门按4.4.1条款的规定进行报告。4.4.6未遂事故:除按一般程序逐级上报的同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填写《消防安全检查记录》一式两份,报安全环保部门

7、一份,自存一份,填报时间最迟不得超过未遂事故发生后48小时。4.5事故调查:4.5.1事故调查按本程序4.2条款所规定的权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4.5.2事故调查必须具备的内容包括:查明事故发生原因、类别、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管理缺陷、技术和设计缺陷等。(2)事故类别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容器爆炸、其他

8、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3)过程及伤害分析必须包括:受伤部位——指身体受伤的部位;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起因物——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质或物体;伤害方式——指致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