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浪费之渊源

浅谈浪费之渊源

ID:44410891

大小:25.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浪费之渊源_第1页
浅谈浪费之渊源_第2页
浅谈浪费之渊源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浪费之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浪费之渊源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国人1=1的骄傲,也是让外国人敬佩的一点,但是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偏差也常常让外国人咂舌。英国报刊曾经有一篇文章批评了中国人在餐馆吃饭的豪奢和浪费现象,标题为“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虽有点言过其实,但不能不说正中时弊。无独有偶,亦有国人因为浪费问题在德国餐馆被处罚。造成餐桌浪费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国人在饮食方面的浪费,根源上可以追溯到国民1=1的劣根性。中国人从骨子里是极其讲究面子的,为了保持体面,在中国人中产生出外国人无论如何体会不出来的"面子经”。“给面子”是一种抬高体面;“失面子”

2、是一种失去体面,失去体面等于精神上的死。一方面因为爱面子,国人不甘人后,在科技,体育,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各类人才也在世界的各个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国也跻身世界大国之列,成为东方一条巨龙。另一方面,对面子的病态追求使国人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拿请客吃饭来说,就餐时,如果最后碗碟空空并不意味着饭菜可口,反而会令主人觉得颜面尽失,即便已经吃饱了,也还要再上菜。因为怕客人嘲笑自己小气,所以宁可掏钱摆阔气赢一个“大方”的美名。这样病态的追求面子,促使国人也养成了攀比的习惯,到餐馆点菜要点最好的,最贵的,要有剩余,这样方才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

3、。(二)餐桌浪费严重问题是由于国人过于注重形式主义导致的。据某西方人统计,为婚丧嫁娶消耗金钱最多的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可以在家里亏待自己,但是绝不会在外在形式上让别人瞧不起。有一句俗语叫做家丑不可以外扬,说的也是这一点。正是由于这样的心态,造就了国人在资源上的浪费。在餐桌吃饭,有些菜即使不吃,也要摆在那里。因为习惯使然。(三)人们社会心理发生变异造成了国人浪费。1978年以前,由于经济,政治,还有一些自然方面的原因,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缺衣少食。人们长期不能战胜贫穷苦难而深陷其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产生了灰暗心理。一旦人们有机会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就会借助一些不可思议的举

4、动来换取内心的慰藉。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同经济大潮而来的还有国外的各种思潮,社会在融合,国人在接受。然而各种思潮影响下的是国人摒弃了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忘记了老祖宗的遗训,造成了民族精神的匮乏,民族文化的断层。造就了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因为缺少信仰,国人不再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形成了铺张浪费,豪奢摆阔的社会心理。此外,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所存在的观念、社会风气及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尽管其中有些成分经过拨乱反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理,但是仍然有许多潜在的、深层次的东西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积淀,至今存留在中国社

5、会之中,并且以人为载体,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用不同的形态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精神上的匮乏导致行动上的富有,所以浪费之风愈演愈烈。国人态度的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所以对于餐桌浪费问题也就听之任之,长此以往,竟然形成了漠视的态度,即司空见惯,也就不觉得是一个问题了。曾经也不想浪费自己的血汗钱,但是见到大家对于浪费都无动于衷也就无所谓了。浪费,是过度奢侈挥霍资源、能源的行为,舌尖上的公款吃喝是将公有财产装进自己的肚子里,某种程度上是“装进肚子里的腐败”。故意挥霍,浪费资源、能源会对自己对人类生存、生活造成威胁、危害,绝不亚于贪污,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们目

6、前还没有广泛深刻认识到奢侈浪费的危害性、严重性、迫切性,这也是舌尖浪费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遏制舌尖浪费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和法律问题,把舌尖浪费纳入法律轨道。其实很多国家早就出台了有关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法律。如英国在19世纪就出台了'马桶法律”,规定马桶每次用水不得超过6升。早在十几年前,德国就开始倡导商品“无包装”和“简单包装”,还岀台了《包装条例》,对浪费包装材料的要处罚。国外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