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ID:44412214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_第1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_第2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_第3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07中文(1)班杨兵(2007011118号)词本艳科,所谓%寺庄词媚”,体格各不相同。婉约词作为词的基本风格之形容界定,正好适应了词的女性文学特质。婉约本用于形容女性的容态,魏晋后,婉约一词渐移用于文学品赏,其常与“绮靡”对举,与“风流”并提。可见其引用文学鉴赏后,仍有女性化的妩媚轻柔等审美意味。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宋代文学的研究似乎偏于冷落,但苏轼研究却是这冷落一域屮的"显学蔦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宋代由于先前唐朝诗

2、歌令人瞠目结舌的成就,使文人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转而向词的方向发展。而当时传统的婉约词风为止统,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致力于此。但到南宋辛弃疾后,豪放派才可与婉约词比肩o所以在苏轼的个人作品中,婉约与豪放词的岀现理所当然;但是锐意进取的他并不拘泥于“花间”的创作手法,在其中融入了苏轼个人的理解和表达。苏轼“以诗为词”赋予词以新的灵魂和新的生命,即在整个词体上进行了大胆的再造,而形成为词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得词这一文体地位得到提升,但应注意,并不能说这就是苏轼对文学的主要贡献,正如“豪放词”占苏词比例之少一样,“词”占苏作品比例亦少

3、,远远不及其诗文,所以关于苏轼的婉约词方面的详细研究不能轻易的下定论。锐意创新的写作手法婉约词派就是继承《花间集》以来的词学传统。内容题材上大致不出伤春惜别,手法风格婉约轻柔,形体声律谨守无失,这是婉约词的基木特征。《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把酒问青天”,到“欲乘风归去”,再到“起舞弄清影”,真是空灵蕴藉,

4、不知身在人间。进而写月照无眠之人,抒发中秋之夜对弟弟的怀念和人世的感慨。天上人间,虚实并写,飘逸空灵,疏宕洒脱,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示了开阔的胸怀和坚定的生活信念。他视野高远,气势恢宏,感情奔纵而郁愤,显示出一种积极乐观而乂苍凉悲壮的格调,把作者不平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样是写艳情丽事,也可以把读者带入由俗念升华为精神和理性思考的尽洗铅华的审美境界。例如《永遇乐》下片天涯倦客,山屮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念?异吋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昔日张尚书与爱妾的缠绵缱卷已如梦一

5、样逝去了。而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旧欢新怨又何尝不是一连窜生旋灭的梦境?这里既有苏轼对宇宙,人生乃至社会进程的迷惘和忧患,更含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人生这哲理。南宋时期,咏物词不论在数量上述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词人的幽约怨煤、沉吟感慨通过所咏之物传达得淋漓尽致,但在此之前,这类词作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北宋前期的咏物词,往往不能将主体的情感和人格精神融化入对象物中,所咏之物与主体是分离的,到了北宋中后期,作家才渐渐将自然物注入人的情感生命,使其“有情”而苏轼的咏物词将口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思感受“移情”对象物屮,使物屮有

6、我,我屮有物,达到了咏物词的新境界。同时,苏词中的寄托,往往令读者不只是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这乂与苏轼木性中的哲人气质相契合,通过这些咏物词,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苏轼那散发着独特魅力的人格形象。来看其咏物词屮常为人称道的一首《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眼清熟。帘外谁來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浓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

7、粉泪,两簌簌。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双重寄托。即用榴花喻佳人,又用佳人象征作者自身。上片幽悄凄冷、冰清玉洁的环境暗示着主人的高洁贞静、不同流俗;了手持口团扇的动作乂使人联想到班婕妤作赋及纨扇诗以.另外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舍弃传统的抽象思维的表达手法,借以白描来表达对伉俪的思念,使情绪有了载体。同时采用平阳调,人胆创新,而且更好的表达所需要渲染的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