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色油墨

浅谈消色油墨

ID:44412926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消色油墨_第1页
浅谈消色油墨_第2页
浅谈消色油墨_第3页
浅谈消色油墨_第4页
浅谈消色油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消色油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消色油墨在安全防伪措施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新型防伪技术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一项防伪技术,关键是延长防伪技术的时效性和独特性,这也是防伪技术追求的目标。而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印刷设计的防伪、印刷纸张的防伪、印刷油墨的防伪和印刷工艺的防伪。其中,印刷油墨防伪技术发展形势很好,应用范围日益广泛。L消色油墨的防伪原理所谓防伪油墨即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防伪油墨按照其防伪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磁性防伪油墨②荧光油墨和磷光油墨③反应变色油墨④防涂改油墨①口光激发变色油墨②智能防伪油墨③红外油墨④纳米油墨其中反

2、应变色油墨是防伪油墨中重要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热敏变色油墨、光敏变色油墨、湿敏变色油墨、压敏变色油墨等。反应变色油墨就是把各种加在油墨中的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光、热、湿度、压力等),能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油墨改变颜色,达到防伪目的。而消色油墨是反应变色油墨中的一个分支,消色油墨是一种遇到水或化学物质容易退色或溶解的油墨。2.消色油墨的分类①水消色油墨水消色油墨又称为湿敏油墨,防伪原理是色料中含有颜色随湿度变化而变化的物质,舟水或漂口剂可使其消色,-般是含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水溶解物质。防伪特征是干燥状态为无色,潮湿状态变有色。水消色油墨又分为可逆消

3、色、不可逆消色、湿敏扩散三种,具有蓝、绿、黑、红四种颜色。•可逆消色油墨滴水后颜色由有色变为无色,水滴挥发后恢复原色,颜色由白t无,只能丝印、凹印。如丝印建议用200口丝网印刷,越厚越好。•不可逆消色油墨:是油性油墨,滴水后由有色变为无色,水滴挥发后,颜色不再恢复原色,颜色有黑T无,红-无,蓝-无,绿-无。只能丝印、凹印,要求印得薄一点,颜色鲜艳,退色效果好,如丝印建议用350-420目丝网印刷。•湿敏扩散为不可逆,颜色有红、黄、蓝、绿等,只能用水性网版印刷。①有机溶剂消色油墨例如酒精、汽油、苯等。有机溶剂变色和水变色的原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和应化学物

4、质的相互反应使其退色。②复合消色油墨水消色油墨和有机溶剂消色油墨的综合,我们可以称Z为复合消色油墨。复合消色油墨对水性溶剂、漂白和有机溶剂都能反应,达到消色的目的。一般来说,弱的漂口剂可以去掉护照上的印花和水溶性的钢笔墨水,要想去掉圆珠笔油墨全部或者其屮的一部分,则可以通过有机溶剂。但是,这些溶剂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印花和钢笔墨水有作用,其中,黑墨水是以碳为基本物质的,一般的溶剂并不能对其消色。复合消色油墨是防伪油墨发展趋势的表现,因为复合防伪油墨不仅可以延长防伪油墨的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防伪效果。①二元防伪油墨二元防伪油墨,指消色油墨中含有荧光成分,在紫外线的照

5、射下,就能很容易的分辨成是否用过溶剂。相应地,部分退色油墨含有可见的退色成分,并且拥有永久的荧光成分。在可见光照射下,这些油墨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但是,经紫外线照射时,就可以通过人眼观察到。许多印刷油墨在漂口时失去荧光性,因此,我们可以把荧光油墨作为检验是否漂白过的一种特征,用机器进行检验。3•消色油墨的应用目前,水消色油墨是比较普遍使用的油墨,常常作为文件签字部位的背景,并使用在填写的容易涂改的数字下面。除了消色油墨作为背景色以外,承印物被漂白时,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产生褐色斑点。在需要被识别的文件中,例如护照上的照片,在承印物和用于包裹材料的箔片之间就是复

6、合层压的,水消色油墨印于箔片的内表面,这样就可以检测是否有水的存在。许多防水标志就是用水消色油墨印刷的标识,把它加贴在手机主机内部或电池外部的某个部位。这种标识在没有遇到水浸泡或潮湿气体时,图文的边缘清晰,不会退色,变色。而遇到水后,图文边缘会岀现颜色扩散,且无法复原。可作为电子器件等产晶的运输、保存和使用的标识。目前,许多手机制造商均采用了这种高质量的防水标识。这种标识还可以裁决一些理赔问题,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总之,由于票证、产品商标的假冒伪造水平日趋提高、伪造数量大,推动了新的防伪技术的产生,要求能快速、便宜、准确地揭示被防对象的真伪,其中防伪油墨起到了

7、相当重要的作用。消色油墨也应运而生。虽然现在的消色油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应用于生活中,但是由于消色油墨的制备和检验的条件问题,还不能像其他油墨一样,被广泛的应用到任何领域里。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我们相信,这种非常容易使用的防伪方法会成为防伪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