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美学

浅谈音乐美学

ID:44413128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音乐美学_第1页
浅谈音乐美学_第2页
浅谈音乐美学_第3页
浅谈音乐美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音乐美学摘要:音乐美学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木文介绍了研究音乐美学的角度、音乐美的构成因素。关键词:音乐美学情感音乐语言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在我国,在战国时期的《乐记》就阐述了音乐木质、美感和音乐价值。中国古代由于哲学文化的发达,使各流派的音乐美学思想空前繁荣。如:孔子的“仁”、“和”、“兴、观、群、怨”,老子的“大音希声”,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等。在西方柏拉图的“理式”理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与“净化”说,成为以后西方各种不同音乐美学流派的理论渊源。然而,将音乐美学思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

2、科则是在近代。1750年徳国哲学家德姆加敦首次以“美学”为名出版了美学专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1784年,舒巴尔特在《论音乐美学思想》中首次将“美学”和“音乐”结合起来,产生了“音乐美学”这个术语。音乐美学是一门具冇双重属性的学科,既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它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本质、构成、创造、鉴赏及音乐价值的一般规律。音乐美学是从多角度进行研究的,它与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哲学为音乐美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立场和方法,是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音乐美学也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3、,音乐实践的三大环节:创作、表演、欣赏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音乐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产物,音乐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音乐美学中关于音乐审美价值的内容都要涉及音乐的社会性,所以必须把音乐的社会性质纳入到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中。音乐的美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当我们聆听音乐时,会相应产牛或平静或激昂或忧伤的情绪,随之而产生想象和思想,给我们以精神上的升华。音乐美的载体一一音乐作品就是一个山多种因素有机结合的整体。当我们面对一部音乐作品时,其主要的构成:语言、结构、艺术表现手法、休裁等十分重要。音乐语言的表现方式主要为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结构是音乐的内部组织,结构的形式即曲式,决定曲式的音乐内容

4、。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有配器、转调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法都是为了有效地产生美感,给予听众更多的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对人类理性精神有提升作用,音乐巨人贝多芬就认为“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他的著名的九部交响曲是他创作的巅峰之作,其屮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著名,也最能体现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思想境界。这部音乐巨作共分四个乐章。笫一乐章为奏鸣曲式,乐章开始的一段引子,有和”E”两个音用下行五度和四度组成一些断续音调,调性不明确,使人感到朦胧、静寂。突然,主题威武猛烈地出现了,塑造了正气傲然的音乐形象。降B大调的副题带着一点点叹息。第二乐章是活泼的快板,复三段,

5、这是一首结构宏大的谐谑曲,主部主题具有民间舞曲的特性。第一大段气势奔放,屮段具有田园风格,富冇幻想性。第三乐章是变奏曲式,如歌的柔板,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思考,极富哲理性。第四乐章,急板,把人声放进交响乐,是贝多芬的一种大胆的创造。在一阵狂风暴雨般的乐句之后,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出现,又一一被大提琴演奏的宣叙调打断。最后《欢乐颂》的主题终于千呼万唤出现了。经过几次反复,逐渐扩大到全体乐队的合奏。接着人声出现了。先是独唱,再是重唱,最后合唱队反复着《欢乐颂》的旋律。在结尾中,音乐由快板转为急板,全曲在胜利的欢呼中结束。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从曲式结构到旋律特征、和声、配器等方面都突破了

6、传统的音乐语言方式,整部交响曲都渗透着巨大的张力。音乐的物质媒介是音响,其动力发展与调性回归的手法贯穿始终,大幅度跳动旋律的进行、切分式或重复的节奏及音型、和声与调性的复杂大大增加了内在的紧张感。贝多芬把惯常的慢板乐章放在第三斥章的位置,似乎是要人们在前面两个快板乐章,在经历了火热激荡的情感之后,进入一个相对沉静的环境,让大家走进一个无限遐想的境界。而在末乐章,贝多芬创造性地导入了人声,将它作为一个丰满的“乐器”组,自如地与管弦乐队织体交换。这部作品之所以无与伦比,不仅因为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更是因为这部作品本身表现出的激荡人心的气魄,深远的哲理性思索和神圣的崇高感,它反映出作者终

7、生不渝的理想。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主观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的自身感受和音乐相联系,产生了丰富生动的联想,引出了强烈的情感反应。音乐的内容是抽象的,当我们听到某种震撼的音乐会热血沸腾,会感到精神的提升,灵魂在升华,这是i种高级的审美情感。内容美与形式美形成了统一,才是音乐美的生命。参考文献[1]王次?•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龚妮丽•咅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贝多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