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

ID:44422459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_第1页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_第2页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_第3页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_第4页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以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经济、高效节能作为新的发展需求,各电力单位在此倡导下,纷纷进行技术革新,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成为电网建设的主流,以自愈能力和兼容能力兼备的变电站建设为主导思想,推进智能化电网的建设。本文对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展开讨论。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运行水平中图分类号:TM58文献标识码:A1数字化变电站介绍数字化变电站是指基于IEC61850标准建立全站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通信平台,实现站内一次设备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全站为对象统一配置保护和自动化功能的

2、变电站。两次提到特点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测量系统数字化;信号传输均由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二次接线大为减少;良好的互操作性;数据易于共享;自动化水平高。两次提到特点有也是六个方面:一是变电站传输和处理的信息全数字化。二是过程层设备智能化。三是统一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四是统一的通信协议:数据无缝交换。五是高质量信息:可靠性、完整性、实时性。六是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2数字化变电站的意义数字化变电站将会给我国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技术方面来说,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减少

3、自动化设备数量,简化二次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设备的检修次数和检修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减少投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极大地方便了变电站的扩建及自动化系统的扩充。从经济方面来说,可以减少占地面积,从而减少建设投资,减少变电站寿命周期内的总体成本,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实现信息在运行系统和其它支持系统之间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等。3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3.1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原理是利用电子互感器采集数据,数据在互感器内通过光纤利用光数字信号将数据传到低压端,在MU(合并单元)处理

4、后,得出符合标准的数字量输出。数字化保护装置由光接收、开入、中央处理、出口四个单元以及人机和通信接口等。随着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在快速、可靠、选择和灵敏性上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3.2数字化变电站提高了继电保护的运行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微机保护在原理和技术上已相当成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二次回路设计接线错误,电缆长,执行反事故措施不到位,电缆老化后接地,造成保护误动;(2)定值项多,控制字和跳闸矩阵设置错误;(3)变电站直流电源回路故障接地引发继电保护误跳闸;(4)由于有许多季节性负荷,备自投(备用电

5、源自动投入)、低频低压减载压板等核查、切换工作量大,易出错;(5)CT特性恶化和特性不一致引起故障延迟切除和区外故障误动;(6)保护通道问题;(7)下雨引起瓦斯继电器接线盒进水,触点接通;(8)一些配电系统无母线差动保护、备自投等,上一级保护难起后备作用,造成事故扩大,供电中断等。如果采用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由于二次电缆少,在不增加硬件设备、不重复采集交流信息的前提下,将相应功能分散到各间隔保护单元中,实现了网络化母线保护、网络化备自投和网络化低频低压减载功能,可以基本消除以上限制继电保护运行水平继续提高的瓶颈。同时,保护定值、控制

6、字简化,保护压板、按钮和把手大大减少,也可以显著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的"三误”事故(误碰、误接线、误整定引起的事故)。而对于装置缺陷,由于直接采用数字量,能真实反映系统一次电气量信息,装置可采用更先进的原理算法,其集成度可以更高,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再加上在线监测、在线检修自动化,装置运行也将更加稳定。3.3数字化变电站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趋势充分利用了先进的半导体处理器技术:高速的运算能力、完善的存贮能力和各种优化算法,同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模数转换、数字滤波和抗干扰等技术,因而系统响应速度、可靠性方面均有

7、显著的提升。然而,数字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更高的继电保护性能。具体到电力继电保护设备来说,包括:电力状态参数的快速准确监测;系统很强的存储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先进、优化的自动控制、算法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确保更髙的运行准确率;在满足当前继电保护功能和性能需求的条件下,以更低的整体系统成本(包括软硬件成本和开发成本)实现。更好的系统软硬件的扩展能力。产品方案的可扩展性是当前很多嵌入式系统产品方案选型的一个重要考虑点,对于继电保护系统来说尤其如此。更高的可靠性。可靠性除了系统软件设

8、计的优化和调试外,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宽的工作温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