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

ID:44423225

大小:45.3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_第1页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_第2页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_第3页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_第4页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浸润学校责任融入心灵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在惊津沪渝四城区德育研讨会,上的交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几天来,我们分享了兄弟区同仁在德育工作方面非常成功、非常新颖、非常独到的成果与经验,作为一个精神财富的论坛,一个思想财富的论坛,一次分享文化积淀的盛宴,让我感触良多、收益匪浅。我对为搭建这个交流学习平台付出辛勤劳动的南开区教委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我校一一重庆市青木关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谈几点体会,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我校坐落在交通便捷、风景秀丽的“抗战文化古镇”一一沙坪坝区青木关镇,

2、毗邻重庆大学城。1939年,原民国政府教育部迁入青木关温泉寺,一大批与教育部有直接关联的机关、学校也跟随进入青木关古镇。一时间,青木关方圆二、三平方公里范围内成了文化机构林立、文化名流云集的文化教育区。抗战胜利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纷纷随学府“复员”东迁,但仍有一批战时孤儿、育幼生、慈幼生、保育生及四川籍学生无法随往。1946年10月1日,教育部批准在原中央大学附中、社会教育学院附中的基础上,兼容其它13所国立中学余下的师生,设立了“国立青木关中学”。可以说,青木关中学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

3、在一起,以教育兴国为已任的责任意识就已融入到每一位青中人的血液里、肌体中。从那以后,青中几代人追寻先辈们教育救国的脚步,责任意识薪火相传,青中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特别是近几年,已发展成为能够与沙坪坝区东部发达城区示范学校并驾齐驱、同时又在沙坪坝区西部农村地区独领风骚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并且已经融入作为重庆的科教文化名区一一沙坪坝区的文化主流,成为“沙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中之所以历久不衰,积淀的首先是文化。青中正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跳出“校园文化”的小我之圈,在广阔的学校文化视野中找到大我,主动构建以责任意识为价值核心

4、的学校文化,才根深叶茂、青春常在!一、继承历史文化传统,深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历史是已经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流动着的历史。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贝内迪托•克罗齐曾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的青中,能否探寻学校文化之根脉,继承、弘扬、发展之,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中对此:1、挖掘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承传“责在吾人”的传统我们通过传唱校歌、寻觅遗迹、观赏旧居、访问校友、祭奠英灵、学习校史、创办《铸秀》校报、建立校史陈列室、编印《铸秀育英话当年》系列校本教材等活动,了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与

5、青中有关的先进人物事迹、典型历史事件;“体验”当年的老前辈在抵抗外侮、争取独立、复兴民族、追求民主和平和通过教育救国强国的满腔热情,从心底树立“复兴民族,继往开来,责在吾人”的责任意识。为此形成了两大板块的主体工程:(1)校史教育的体验与挖扌板块一是从“入校第一课”到“国旗下讲话”。我校挖掘体验强烈的责任意识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相关的人是当年坐在同一教室里学习的人,相关的事就是曾经发生在同一校园中的事,因而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身处其事之感,引起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现已形成了“三个一”即“一次校史讲座、一次展示青中变迁的影碟观摩

6、、一次校史陈列室参观”等富有特色挖掘体验的方式。在“三个一”基础上,学校将其推向深入,开展“四个一课程”,即“一份校史读书笔记、一次主题班会、一次校史知识竞赛、一次演讲比赛”活动。而学生“国旗下讲话”则是对教育成果的一次检阅。“国旗下讲话”依照“历史上的今天”体例,原则上选择一月内意义重大的校史事件或人物拟定讲话课题,由德育处确定演讲班级,在学期初予以公布。承担班级围绕讲话课题成立几个小课题组,广泛查找征集资料,进行班内演讲比赛,选拔代表做晨会发言。二是青中人文遗址遗迹寻访。现已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人文遗址遗迹探寻线路,通过活

7、动,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看待和思索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学生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将这种理性与道德的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提高自身精神文明的水准和境界,迈好人生每一步。(2)学科教学中的体验渗透板块一是近代教育史与学校沿革。我校沿革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所走过的路程,能够较为深刻地体认校史与国运的密切联系,感受青中人始终与时代、国运保持着精神上的同步。二是青中之“最”。“最”往往意味着变革的起始或成就,青中校史上众多的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之“最”的开创,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写照,进而

8、充分体认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对于国家、学校、个人的极端重要性。三是青中名人生平。通过对校史名人一个个人生个案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更加理性、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还可以从多个侧面生动地看到一个人的发展演变,从而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个性。六十年的青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