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

ID:44440204

大小:878.00 KB

页数:123页

时间:2019-10-22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_第1页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_第2页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_第3页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_第4页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萍乡采茶戏简要概况萍乡采茶戏起源萍乡采茶戏是江西采茶戏的一支,是产生、流传在湘赣边界萍乡市及其邻近的一种载歌载舞的、乡土风味浓郁的地方戏曲。曾被誉为“江西的评弹”、“一朵绚丽多姿的山茶花”。萍乡采茶戏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它源于生活,并根治于生活,它是从三角班,古装戏,近代戏发展而来。萍乡采茶戏每发展和前进一步,都与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萍乡历史上盛行灯彩活动。每逢新春便会举行多种多样的灯彩活动,而灯的制作品种多样,最常见的有茶灯、龙灯、马灯、牛灯、狮灯等十几种。耍灯人走乡串户,向人们庆贺新春,每当进行表演时,鞭炮一串接一串

2、扔向耍灯人,很是热闹和刺激。对当时缺少文化生活的人们来说,看茶灯表演是一种绝好的娱乐享受,也深受群众的欢迎,发展到后来,人们不局限在新春才表演灯彩,每逢有人结婚或者新屋落成,也请来民间艺人耍灯表演,以示热闹庆贺和对未来美景的祝福,并逐步形成了一种由“三角班”(即小旦、小生、小丑)表演形式。相传“三角班”是来自粤东的一种表演形式,她是由两个人扮演茶花娘子,手持茶花灯边歌边舞,由一个小丑手持低折扇在两个茶花娘子中间插科打诨,调笑逗趣进行表演,以博得看热闹人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萍乡采茶戏的特点音乐:萍乡采茶戏音乐是在萍乡民歌、采茶灯歌和小调的基

3、础上产生衍变而发展起来的,它属“曲调联缀体”。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特殊原因。它曾广为吸收客家、赣南、赣中等地区的地方戏曲音乐,后来又受湖南花鼓戏的影响,因此,它具有赣南采茶戏音乐、长沙花鼓戏音乐和赣中采茶戏音乐相综合的特点。犹如几种山花杂交,基因优良,既粗犷开朗,又优美觉悟;既朴实真挚,又诙谐风趣,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萍乡采茶戏的唱腔依不同的调式色彩,旋律特征和曲式结构,分为“采茶调类”、“萍乡采茶戏神川调类”、“民歌小调类”、“词调类”。有的曲调又因行当(生、旦)的不同,声腔又有“正韵”、“派韵”之分,具有同曲异腔之妙。萍乡方

4、言,声调柔和,具有客家、赣、湘方言的综合色彩,萍乡采茶戏音乐腔则同萍乡方言声调紧密结合。讲究吐字归韵,字正腔圆有韵味。“依字行腔”,是它传统的创腔上、下句旋律产生大同小异的变化,听去轻重强弱、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传统的乐队伴奏分左场、中场和右场(即文场和武场)。系民间小型乐队建制,人员精简,一专多能,灵活机动。其主奏乐器有:喷呐(分大、中、小青)胡琴(亦称瓮琴),发音响亮、粗犷浑厚。锣鼓全奏,热烈欢快,乡土气息浓郁。表演形式:萍乡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以小戏和折子戏为主。以偏重唱工的文戏为主,也有一部分做工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展示在

5、舞台上。在演技上是唱做并重,有丑角的矮子步、扇子功,旦角的手巾功及梳妆、挑水、刺绣等,动作精美,感情细腻。伴奏乐器:萍乡采茶戏的乐器配置主要有唢呐、二胡、板胡、扬琴、琵琶、古筝等。现在又加入了电声乐器和管弦乐。服装道具:形式单调,旦穿褶裙,头戴皱纱,满头珠粒。小丑则鼻抹白粉,无特别脸谱。现代戏则采用生活妆。萍乡采茶戏的发展状况市采茶剧团自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关心重视下,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创作演出剧目近300台,采茶剧团的设备不断增加,演员阵容强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演员,拥有了一批国家级演员

6、在省乃至全国获得了大奖。由颜梅魁创作,彭林导演的《榨油坊风情》,在江西省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获一等奖,还一举获得编剧、导演、舞美设计、音乐设计、配器、灯光设计6个一等奖。该剧还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现代戏调演。之后,该剧又获“优秀剧目奖”、“文华大奖”、“五个一工程”奖。剧本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由肖晓编剧,童薇薇、方建中导演的《燃烧的玫瑰》在第七届玉茗花戏剧节获得了优秀剧目奖、编剧一等奖、作曲一等奖。该剧2006年1月在全省宣传工作会议上作汇报演出,2007年作为全国10台现代戏之一,参加了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委宣传部在京联合举办的

7、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现代戏展演,获得了剧目三等奖。前不久又获得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歌仔戏纪宁邓璞林琳颜绮雯黄翀历史溯源歌仔戏是唯一形成于台湾本土的民间戏曲,是最具有台湾文化特色的民俗艺术,也是台湾地方戏中乡土气息最浓、流行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地方戏剧。歌仔戏的原型是“锦歌”。锦歌是一种由一男一女对唱的民间说唱、清唱曲艺。早在南宋末年,因流传于闽南锦江两岸而得名。锦歌独具闽南歌曲风格,它的曲调柔和抒情,有着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为民众所喜爱。所以歌仔戏是以闽南的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其他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它在

8、厦门、台湾等闽南地区流传的戏曲,主要是用闽南语演唱,杂碎调和七字调是歌仔戏两个最主要的唱腔。“歌仔”—名的由来相传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把漳州芗江一带的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带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