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44516049

大小:14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23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说明: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1~16题为选择题,17~23题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上作答。一、(1~6题,共12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憎恶(zèng)蕴藉(jí)踯躅(zhú)B.仙袂(mèi)仓廒(áo)盛筵(yán)C.坳堂(à

2、o)福祚(zuò)盘桓(huán)D.窠臼(kē)剽悍(piāo)参与(y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锋芒毕露如虎添翼一蹴而就兴高采烈B.罄竹难书涸辙之鲋如法炮制眼疾手快C.目不暇接怏怏不乐力能扛鼎鹤汀凫渚D.锱铢必较好高鹜远甘拜下风要言不繁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张老师可谓处心积虑,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学生谈心。B.首都的艺术工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海拔5000米以上的哨所,为边防战士们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C.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

3、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D.俄罗斯部分华人华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大家义愤填膺,严厉声讨陈水扁近期的“台独”言行。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11-A.随着实体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C.《中国喜剧星》不同于《欢乐喜剧人》属于“零门槛”选秀节目。D.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宗旨是以保护博物院的现有藏品、为博物院的学术研究提供支持、扩大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为目的。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  。  ,   ,  。  ,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④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⑤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A.②④⑤③①     B.③①④⑤②C.③⑤④②①D.②③①④⑤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别名“长短句”,是始于唐盛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类别。B.“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是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琵琶行》《长恨歌》都是著名作品。D.《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地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3小题,共6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11-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

6、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

7、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