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

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

ID:44553827

大小:175.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_第1页
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_第2页
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_第3页
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世界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地区李季春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从赤道到两极依次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极地气候。但是在一些地区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有其特殊性,这使很多同学费解,下面就不同的地区说明一下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和成因。一、热带雨林气候特殊分布热带雨林气候

2、大致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其实,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

3、干湿季之分。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_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热带草原气候特殊分布区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是因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的。但在大约在南北纬5。一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成因是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热带

4、草原气候。三、热带沙漠气候的特殊分布区1、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一般而言,沿海地区气候降水较多,内陆地区气候降水较少。但由于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有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分布。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一直分布到西部沿海,主要由于离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和流经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如南美安第斯山脉西侧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侧维多利亚大沙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侧纳米布沙漠的形成都是上述原因形成的。2、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

5、(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四.温带大陆性气候特殊分布区温带大陆性气

6、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o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福克兰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五、温带海洋性气候特

7、殊分布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常年受到西风的影响,常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南美南端火地岛、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综上所述,由于各地气候形成因子的差异,各地气候类型和每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不能采用死记硬背,而应从气候的形成因子,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方面综合分析,这些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和表现很显然是由于

8、环流条件及下垫面各要素及其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往往表现为下垫面的差异,而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在分析气候类型时,即要综合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