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ID:44558245

大小:210.42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23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联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知识和应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2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创痕(chuang)倔强(jue)编辑(ji)载入史册(zai)B.参与(yii)镌刻(juan)妊娠(shen)长歌当哭(dang)C.攒射(cuan)筵席(yan)嫉恨(ji)义愤填膺(yTng)D.未遂(suf)忌惮(dan)碾石它(nian)兵不血刃(xua)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次一章将考查全世界整个生物界屮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B.虎一般单独牛活,而它所捕食

2、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置疑“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面对迫近的死亡,鹿群之间既相互掩护又相互推托C.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条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弯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一下,粘到铜胎上去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B.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反映

3、之强烈,出乎意料C.古玩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珍宝,藏之名山,散之村野,不是轻易能够得到的D.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明老师就发表了几篇颇有影响的论文,令人侧目而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年84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多年的夙愿B.为了更好地为读者呈现多样化的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隐藏的态势c・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

4、会责任的分担D.当前某些引起巨大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不留丁点印象5・下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官职变动有些比较固定的词语,女IT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里的“左迁〃,指的是〃降职〃,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里的〃拜〃、“除〃二字,则是授予官职的意思,一般表升官B.古代的地名有许多专称,女IT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里的"河内〃〃河东〃,分别指黄河的北岸和东岸;四季的〃风〃也有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如〃小楼昨夜又东风〃"西风紧,北雁南飞〃里的“东风〃〃西风〃分另IJ指“春风〃和〃秋风〃C.古人往往在名字之外还有〃字

5、〃“号〃.如李义山、柳耆卿、晏同叔、李重光分别是李煜、柳永、晏殊、李商隐;青莲居士、香山居士、易安居士则分别是李白、白居易和李清照D.古人称呼书信时常用代称,如〃欲寄彩笺兼尺素〃中的“尺素〃,〃一春鱼雁无消息〃屮的"鱼雁〃.其至连〃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的"青鸾〃都指神话里报信的鸟6•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请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介绍画面内容。7•请仿照例诗的大致结构,从司马迁、鲁迅、达尔文、马克思中任选一人,另写一节,要求语言生动,富有诗意。例:那是什么?那是屈原滚烫的热血啊!洒在泪罗江滚滚的波涛里,染红了泱泱华夏的,历史

6、。那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昆曲屮的“竹肉相发〃(有删节)"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最早出自房玄龄等撰《晋书》中的〃孟嘉传〃。丝,指的是弦索乐器;竹,指的是笛子;肉,则是美妙的歌喉。通俗地说,这句话是指在戏曲舞台上,弹的不如吹的,吹的不如唱的-音乐的本然状态是最难能可贵的。昆曲界历来主张“竹肉相发〃。伴奏的笛声与歌唱的嗓音和谐相配,足以居诸乐之上。回顾昆曲史,昆山腔在萌芽时是"不被弦索〃的瞟唱,即干唱。在魏良辅、张野塘改良后,开始有了伴奏乐器。三弦(曲弦)就是因昆山腔而诞生的。再后来,在为昆曲演唱伴奏时,于弦索中合以箫管

7、,乂将原木没有主次之分的丝竹乐器,渐渐变成以曲笛为主奏。曲笛讲求笛色,在伴奏中音色瞭亮却不掩盖唱腔,尺幅舒展却不影响剧情,连中有断,断中有连,将曲子中的顿挫转折表现得恰到好处。以笛子作为主要伴奏乐器,以及本身受吴地民歌的影响,具有流丽悠远的特色,因而昆山腔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同样,谙熟传统乐器的知识阶层雅好笛、箫,将此引入主流社会的音乐生活,大加推崇,也就促使伴奏乐器逐渐变为以笛、箫为主。不少原来擅长北曲的家乐都转而重视南曲吴音,为了与腔调相协,纷纷以笛、箫伴奏昆山腔。到了晚明时期,昆曲清唱已经形成了以笛、笙、鼓板、三弦相结合的小型丝竹乐队演奏模

8、式,竹笛也因此定名为"曲笛〃。明末沈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