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

ID:44594114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3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_第1页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_第2页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_第3页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_第4页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癌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混杂密度12例。增强扫描皮质期18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3例无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有1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肾癌螺旋CT增强扫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分期。[关键词]肾肿瘤

2、;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发现时多为中晚期,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出现,使更多的早期肾癌和小肾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1例具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表现,旨在探讨其对肾癌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21例中均为单发病灶,男16例,女5例,年龄43岁〜76岁,平均年龄52岁。左肾11例,右肾10例。肿瘤W3cm小肾癌9例,介于3cm〜5cm间5例,>;5cm者7例,2cmX1.5cmX1.6c

3、m〜10cmX12cmX9cm,突出肾轮廓外致肾脏变形13例。临床表现:腰痛伴肉眼或镜下血尿13例,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时B超发现8例,所有病例均做螺旋CT多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理结果:20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颗粒细胞癌。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HispeedNX/i螺旋CT机。先行双肾平扫,然后行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80ml〜100ml,注射速率2ml/s〜2.5ml/s,注射对比剂后25s〜30s进行皮质期增强扫描,70s〜100s做肾实质扫描,4min〜5min后行肾盂期扫描,全部扫描层厚5mm,层

4、间距5mm,螺距为1,120kV,250mA,扫描时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2结果2.1CT平扫肿块形态呈园形或类园形,位于肾实质内或突出肾轮廓,边缘规则,轮廓清楚者8例;边缘不规则,有棘状突起与分叶征者13例。平扫小肾癌肿块为稍低或等密度6例,稍高密度3例;其余>;3cm的肿瘤多呈混杂密度,且肿瘤越大,则中心坏死越明显,表现为低密度液化坏死区,有2例肾癌内见点状斑片状钙化。2.2多期增强扫描皮质期有18例病灶呈明显或中等强化,CT值平均升高40Hu以上,其中8例较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肿块内有散在大小不一低密度影;有3例皮质期强化不明显

5、,与平扫密度大致相仿。肾实质期扫描所有病灶强化明显减退,密度明显降低,其强化密度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降低。本组病例中,有9例可见假包膜征,表现为肿块增强略低于肾皮质而明显高于肾髓质,其边缘可见一条状低密度环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有10例出现肾周邻近脏器受侵及淋巴结转移,表现为6例肾周有条状、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较模糊,1例侵犯同侧腰大肌,1例邻近椎体见转移,2例在肾门及腹主动脉周围出现淋巴结肿大,其强化程度低于血管。3讨论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以透明细胞癌最常见,大多单发,多发者不足5%,其中以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

6、血尿、腰痛及肿块三联征,当患者出现此三联征时,已属晚期,预后较差[1]。近年来,随着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出现,更多的早期肾癌和小肾癌被发现,从而提高了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准确性,因为螺旋CT有明显优越性,它扫描速度快,患者一次屏气即可完成全肾连续扫描,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避免小病灶漏诊,一次注射造影剂可完成肾脏皮质期、实质期和肾盂期的多期扫描,增强效果好,提供信息多,能准确显示病灶内的形态结构,血供情况,因此明显提高了早期肾癌的检出率及准确性。肾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本组病例中,有<;5cm的较小肾癌14例,平扫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

7、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多数病灶与正常肾实质密度相比呈稍低或等密度,这可能与透明细胞癌胞浆中含脂肪所致。少数因肿瘤内出血或钙化可为高密度,病理上肾癌大多为实质性,肿瘤组织基质中可见丰富的窦样血管[2],因此增强扫描时皮质期肿瘤多呈明显中等强化,CT值可增加40Hu以上,部分病灶强化不均匀是由于肿瘤组织内发生出血坏死囊变;少数少血供肾癌,由于肿瘤内窦样血管少,或肿瘤细胞排列为乳突状或小管型,皮质期强化不明显,CT值仅增加10Hu〜30Hue实质期扫描,由于肾皮髓质集合小管系统充盈对比剂,肾实质呈显著均匀强化,而肾癌组织无肾小管系统,故在肾实质期肾癌密度下降,

8、表现为低密度,且边缘更清楚,与皮质期肿瘤显著强化形成鲜明对比,呈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