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

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

ID:44628496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_第1页
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_第2页
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_第3页
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儿食积临床辨治【摘要】食积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该病的临床辨证有多种方法,然或不够具体;或不够实用。笔者根据老师的经验及个人的一点心得,将食积分为食积内热、食积脾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四型,以此辨治,临床疗效甚佳,故以兹供同道参考,以探讨对小儿食积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关键词】小儿;食积;临床辨治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94-01食积,又称积、积滞。《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中所记载的“宿食不消候

2、”、“伤饱候”等是本病的最早记载。其病名首见于《儒门事亲》。该病多由小儿乳食喂养不当,食积而不化,滞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利,郁而生热,而引起的一种病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病因此病自古冇之,而今时尤为盛行,且有愈演愈烈之热。究其原因诸多,人体归纳为如下儿点:①食物的自身特点。低热量食物,如蔬菜类食物,多数质地较为粗糙,口感差,不易为小儿接受。高热量食物,如肉、蛋、奶类,质地较为细腻,口感好,易为小儿接受。②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年纵神识未发,自

3、制能力差。対于喜食之物,不知自节,嗜食肥甘厚味者居多,口久而成积。③饮食结构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外来饮食的涌入,改变我们的传统饮食结构,高热量、高蛋白食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④不良的喂养习惯。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孩子成为多数家庭的工作重心之一。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表现在饮食上就是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什么好吃吃什么。由此而造成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过度进食,而低热量食物进食较少。综上诸多因素,总结起来可以说这是一个社会因素。而要改之,需要

4、医疗、教育、媒体等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方能从根木上解决。2分型及用药李立新教授为国家名医,行医数十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遣方用药,独具匠心。笔者师从李立新教授多年,根据老师的经验及个人的一点心得,将食积的临床辨治简述如下:2.1食积内热临床多表现为食量大,或嗜食高热量食物,如肉类、奶类、油炸食品等,口气秽臭,便干,甚则数H1行,大便酸臭,时有腹痛,以脐周为主,夜寐不安,喜俯卧,舌红,苔黄腻,脉数,指纹沉紫滞。该证为食积日久,郁而生热,故治法上当以消食化积、清热导滞为主。方药:神曲、山楂、莱酿子、内金、麦

5、芽、黄连、枳实、槟榔。2.2食积脾虚临床表现为食欲差,或仍食量大,口气秽臭,乏力,口汗,体瘦,大便丁,或大便稀澹,舌淡红,苔白腻,脉数,指纹淡紫。该证为食积口久,脾气受伤。或索体脾气亏虚,脾虚后更易致食积,食积亦可伤脾,互为因果。故治法上当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为主。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神曲、山楂、莱膿子、扁豆、慧米、内金、麦芽。2.3阴虚火旺临床表现为食量大,口气秽臭,口干,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便干,甚则数日1行,舌淡红,苔薄白或剥脱,脉数或指纹淡紫。该证为食积日久,郁而生热,热盛耗伤阴液,阴亏火旺

6、。故当以消食清热、养阴生津。方剂:生地、知母、神曲、山楂、莱酿子、内金、麦芽、黄柏、沙参、麦冬。2.4气阴两虚临床表现为食少或仍食量大,口气秽臭,乏力,自汗,盗汗,消瘦,大便干,或稀澹,手足心热,舌淡,苔薄白或剥脱,脉数,指纹淡紫。该证亦是食积日久,既耗气,乂伤阴,气阴俱损之证。故治法上当滋阴益气、健脾消食化积。方剂:党参、茯苓、生地、知母、神曲、山楂、莱鳩子、扁豆、慧米、黄柏。3讨论食积的分型方法诸多,有按病因分者,冇按病机分者。然吾较为推崇张老之按病程阶段进行划分[1]。将食积分为伤食早期、食郁化热、久则

7、伤损元气。以及毕可恩将小儿食积划分为“食积早期、食积化热、郁热伤津、脾胃并伤”四个阶段[2]。小儿食积多初为饮食不节,而致过度饮食,或嗜食肥甘滋腻,脾胃之气无利运化,则食滞于中焦,气机不利,积而不化,而成积滞。若未及时得到纠正,日久耗伤脾气,而出现自汗、乏力、消瘦、便澹等脾气亏虚的表现。脾虚运,亦可加重食积,二者互为因果。食积亦可郁而生热,热盛则易伤阴津耗液,阴虚而复致火旺,而出现盗汗、手足心热、午后潮热,舌苔剥脱等阴伤热盛的表现。脾虚与阴虚者亦可同时出现。然而笔者认为无积不热,有积必有热。故应将食积早期与食

8、积化热合二为一。即使有少数有积而热象不显者,时程亦较短暂,可按呕吐、腹痛等论治。食积致阴伤、脾气伤及气阴两伤者,临床均较为多见,盖与多数就诊者患病已久冇关,故食积之虚证具体细分为阴虚火旺、脾气亏虚及气阴两虚等证,更实用,更符合临床实际。以上为笔者的一些临床所悟,尚不成熟,试述Z,不当Z处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蔡建新,张介安•消导法治疗食积的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