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ID:44631956

大小:48.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术后椎间盘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张立国童立苗徐玉良巢金林摘耍:冃的:探讨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discitis,POD)的发病因素。方法:对首次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2531例病人的性别、年龄、椎间盘的位置、术前体液免疫水平(血清IgA、IgM、IgG)、手术当日尿中白细胞的数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者、术中椎间软骨终板是否破裂以及POD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对POD与各因了Z间的相关性进行处理。结果:POD与尿中口细胞数量、椎间软骨终板破裂(PV0.01)以及IgG有显著

2、相关性(PV0.05)。结论:血源性感染是POD重要的发病因素,术前控制尿路感染可预防POD,而POD的免疫因素不容忽视。关键词:腰推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炎;手术并发症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06X(2000)-01-0049-02A术后椎间盘炎(POD)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0」%〜4%[1],其发病因索尚有争议。为了探讨其致病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对本院近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进行了调杳,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取自本院198

3、8年1月〜1998年10月首次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共2531例。其中男1442例,女1089例;年龄42.23±10.19岁。病变部位(含双间隙):L3/4以上41例,L3/4383例,L4/51137例,L5/S11280例。术前体液免疫水平IgG、IgM、IgA分别为10.85±2.70g、1.45±().54g、2.00+0.8lgo术前尿中白细胞阳性(>4个/高倍镜)为219例,阴性(W4个/高倍镜)为2312例。手术时间为68.6±16.0mino手术方式:开窗法2046例,半椎板

4、切除419例,全椎板切除66例。手术医住分为A、B、C三组,分别由三位高年资医生带领其下级医生纟R成,目的是了解POD与不同医生的手术操作之间的关系。每组手术数分别为761例、951例、819例。术中见椎间盘软骨板破裂350例,未破裂2181例;并发椎间盘炎共14例。所有手术病人均采用后侧入路。于术前当H及其后3d使用广谱抗住索防上感染,术中用品均统一•高压消毒,手术室环境札I对衡定,术后切口内均予负压引流。对病人的性别、年龄、手术椎间盘的定位、术前体液免疫水平(血清IgA、IgM、IgG)、手术当

5、日尿中白细胞的数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者、术中椎间盘软骨板是否破裂以及POD的发生等项目进行详细调杏并记录。将POD与其它各因了之间进行胃线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所冇资料均采川SPSS软件包,经电了计算机处理完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各变量的数量化方法见附表。附表术后柿间盘炎各相关因素量化方法及与POD相关性自变量影响因索数量化方法Pearson相关系数XI性别男=0,女=10.032X2年龄实际值一0.033X3手术部位L3/4以上=0,L3/4=lL4/5=2,L5/S1=3一0.010X

6、4IgA实际值一0.034X5IgM实际值0.004X6IgG实际值一0.046①X7尿中白细胞的数量阴性=0,阳性=10.110②X8手术方式全椎板=0,半樵板=1,开窗法=2-0.022X9手术时间实际值0.002X10手术组A=0,B=l,C=2-0.016XII软骨终板破裂未破裂=0,破裂=10.063②Y术后椎间盘炎阳性=1,阴性=()/①PV0.05②PV0.012结果POD与各因子之I'可相关性见附农。POD与各因了的逐步回归分析以POD作为应变聚,附表屮其它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

7、分析,其多元回归方程为:椎间盘炎(Y)=0.006+0.027X7+0.011X11,F值=18.43,PV0.01;复相关系数为0.12,PV0.01。从回归方程的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发生术后椎间盘炎主要冇两个因素,按回归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尿中白细胞阳性(X7)和椎间盘软骨板破裂(Xll)oP值是对已建立的回归方程作显著性检验。以上结果显示,回归方程及复相关系数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3讨论POD的主要症状是腰部剧烈疼痛、腰肌痉挛。由于部分病人伴有畏寒、高热及口细胞增高等全身屮毒症状,而且细菌培养有阳性

8、发现,故许多作者[2、3]认为POD是由于术示椎间盘细菌感染所造成。Bobechko(1965年)认为腰椎间盘胚胎发育成熟后血管退化而无血供,被纤维环包裹与血液循环隔绝,因而具有HP抗原基础。由于退变或手术损伤导致大量椎间盘抗原成份与血液循环接触,通过抗原与T、B淋巴细胞相互作用,产生自身免疫应答,表现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王葵光等[4]的研究认为,椎间盘组织的I型和I【型胶原、糖蛋白以及软骨终板基质成分是潜在的口身抗原,淋巴细胞对其极度敏感,存在细胞免疫反应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