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系毕业论文

纺织系毕业论文

ID:44648519

大小:67.2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纺织系毕业论文_第1页
纺织系毕业论文_第2页
纺织系毕业论文_第3页
纺织系毕业论文_第4页
纺织系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纺织系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姓名:班级:专业:教学系:指导教师:题目:织造质量的影响分析及解决措施刘龙1002现代纺织技术纺织服装系张洪亭摘要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強,对纺织厂各个车间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准备车间位于整个纺织厂生产环节的中间,准备车间生产的织造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织造的质量,因此,整个车间在生产的过程中严守质量关。准备车间的主要生产工序为络筒,整经,浆纱,穿笳四个工序,最终产成品为织轴。本文从四个工序分别入手,分析了准备工序工艺对织造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

2、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络筒整经浆纱穿笳第一章络筒工艺设计1.1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插箝)——织造纬纱:自然定捻——织造1・2络筒机的防叠措施:1•周期性改变槽筒的转递(1)间歇式防叠机构:有两种形式:电气式和摩擦式(2)变频调速防叠机构2•利用槽筒防叠(1)槽筒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或者沟槽边缘离其中心线忽近忽远,使纱线在筒子表面的卷绕位置有少量的口出活动,可以减少纱圈的重机会。(2)将普通槽筒的V形对称槽口改为直角槽口,减少槽口宽度,使重叠条带不容易嵌入沟槽,可减少严重重叠。(3)在槽筒上设置虚槽和断槽。1.3络筒张力(1)构成:退绕张力,摩

3、擦张力,附加张力。(2)退绕张力影响络筒张力的因索:①管纱卷绕结构对络筒张影响:①退绕一个层级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导纱点Z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②整只管纱退绕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导纱点Z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第二章整经工艺设计2・1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1)忖的:改变纱线卷装形式,由单纱卷绕的筒子形成多纱同时卷绕的具有织轴初步形式的经轴。(1)工艺要求:①片纱张力均匀一致;②片纱排列均匀;③卷绕密度均匀;④整经长度、整经根数、纱线排列符合工艺要求;⑤接结良好,回丝少。1.2整经张力影响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影响因素:(

4、1)整经退绕张力:①筒了退绕直径(越来越小);大筒了、小筒了退绕张力大于中筒了;②整经速度;整经速度越人,整经张力越人;③导纱距离:筒管顶端到张力装置导纱磁眼的距离;(2)筒子分布位置对整经张力影响:层:下层〉上层〉中层;排:后排〉中排〉前排;(3)张力装置产生的附加张力;(4)空气阻力和导纱机件摩擦引起的张力。均匀片纱的措施:(1)采用整经集体换筒方式及定长筒子;(2)采用分段配置张力圈重屋。前排重于后排,中间重于上、下层。(3)采用合理的后箝穿法;(4)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机头间的距离,(一般采用3m)(5)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第三章浆纱工艺设计3・1浆纱的目

5、的与要求(1)目的: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改善经纱的织造性能,保证经纱顺利地与纬纱交织成优质的织物。(2)织物特点:府绸织物上浆工艺掌握浸透被覆并重的原则。府绸织物经纱上浆用“高浓度,低粘度,高温度,强分解,低张力,小伸K,重浸透,求被覆,回潮适中,均匀卷绕”等T艺要求。涤纶是疏水性纤维,上浆后要求达到成膜好、耐磨高、伸长小,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浆纱毛茸贴服,开口清晰,光滑柔软,减少静电,有利于织造。(1)浆纱要求:上浆工艺应符合“低张力,小伸长,低冋潮,匀卷绕,浆液高浓低粘,压浆先重后轻,重浸透求被覆,湿分绞保浆膜”的要求。A低张力小伸长:可以采取下列措施:①

6、经轴架部分:经轴架用口调中心式轴架;经轴退绕不加制动装置,减少意外伸长,为防止最后两只经轴退绕时产生卷缩,可加装张力补偿装置。校对千米(码)嵌纸条,以采取加油润滑轴承的方式调节。②浆槽部分:引纱辘的有效直径应略大于上浆辘,使经纱浸浆时处于小张力状态。两对上浆轨直径要求一致。如有差异,应将直径较小的安装在靠烘房侧,使上浆纱线不牵引伸长。③烘房部分:在保证烘燥效能的前提下,缩短引纱长度。④车头部分:加强拖引辘包布的管理,控制较小的卷绕张力。13低回潮匀卷绕:为保持卷绕密度在0.48g/cm3,宜适当加大卷绕张力。C高浓度、低粘度、重加压:选用的化学浆,上浆率一般在旷11%浓度掌

7、握在7%以上,粘度为7s(漏斗粘度计水速为3.8s)。为适应高浓度低粘度压浆辘,宜配置较大的压浆力。靠经轴侧的压浆辘重屋宜在150kg以上。D重浸透求被覆:为求得上浆后的浆膜完整,毛羽贴服和纱身光滑,就必须有良好的被覆。E保持浆膜完整:为求得浆膜完整,用三根湿分绞棒,并使湿浆纱分层进入烘房。分层的湿浆纱预烘长度耍求在4m以上,然厉经导辘并合。浆纱出烘房后,增加干分绞棒凡在湿区与浆纱接触的部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粘措施。3・2浆料的调配(1)确定浆液配方的原则①浆料配合的种类以少为好。②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反应。一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