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

ID:44661877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_第1页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_第2页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_第3页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_第4页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者走基层,努力改文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心走基层努力改文风安庆口报社新春记者行记者之感悟(二)做好三步走写出好文章安庆口报新闻编输室编辑何健进入报社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新春记者行活动。4月下旬,我前往望江采访。事先准备了三个选题,结果成稿两个。短短三天,从最初选题到最厉成稿,较为仓促。从这三个选题中,也暴露了新闻采访写作常见的三方面问题。首先,深度报道的选题要恰当,绝不能大而化Z。中观切入最为恰当,当然也要具有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细节。望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话题太大,等全而了解之后,还要从中找出新闻点,绝非一HZ功,同时还需耍对工业经济有一个较为全血成熟的思考。结果未能成稿,深感遗憾。暴露的是思维缺乏逻辑和全面。其次,目前

2、,望江的交通建设以望东大桥建设为中心,记者想独换个角度,关注一下望江的水上交通发展状况。华阳港作为望江县水上交通发展的主轴,口然有很多东西可写。注重挖掘索材相当重要,当好“巧妇”应该是一个记者的成长目标。再次,2012年,望江县武昌湖水域蓝藻爆发,饮用水资源受到威胁。4刀1日,望江县政府出台相关文件,重点整治环境污染,保证饮用水资源安全。山头有了,记者采访了环保部门,走访了武昌湖水域水产养殖户,查看了取水点,但并未走访周边居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接地气不够,写出的文章口然不能具有亲和力。在基层感受春天的力量女庆晚报专刊部记者金秀华2013年的早春二月,依旧是春寒料峭。作为安庆日

3、报社“新春记者行”的第一批新闻采写队伍的一员,我和同事们一起走进农家,深入山间地头。仅仅是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我们却时时刻刻感受着基层的火热牛活,体验着基层群众的欢乐和期盼,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在宜秀区罗岭镇黄梅小学校园里,黄梅戏唱腔悠扬。从2006年10刀,这里就成立了严凤英故里黄梅戏辅导站,此后的每学期都有50多位孩子在这里免费学习黄梅戏知识、唱腔、身段。通过这种方式,黄梅之花不仅盛放在了孩子们的童年,也将黄梅戏艺术传承和弘扬开来。富裕不忘乡邻的潘大鹏,种粮大户余兴明,18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哥哥的王腊香……这些最平凡的草根人物,却展现出新时代农民最闪亮的

4、人性光彩。如果不走进基层,不走进他们的生活,我们不会看到这些平常人、平常事中显示着的i种力量。这种力量蕴藏在基层群众Z中,催牛出多彩多姿的牛活。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未曾体验过的震撼和感动。走基层的目的是发现女庆H报新闻编辑室编辑吴程程这次新春记者行,我被安排到了开发区,在三天的时间•里,我先后走访了开发区一些有特色的园区,在这里,我看到了安庆工业H新月异的发展。随后我又去了老峰镇,在皿间地头,我接触到了行行色色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属于基层的,属于百姓的故事。这次新春记者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走基层的目的是感受和发现,而新闻,便是行走途中的一•种遇见。新闻从来不是等待在那甲的,

5、如同灵感一般,它既需要采写者过硬的基本素质,也需耍寻找和捕捉。根植于基层、牛活在基层,便是记者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活从来不缺少新闻,是缺少发现。身在基层,善于发现是根木。发现生活之美、心灵之美、感动之美,靠的是敬业的精神、贴近的体验和代言百姓的真情。这就是基层。不走进基层,就无法体会基层工作者的所思所想,更无法感觉到“小人物”的可爱。每一位“小人物”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品质,令人动容。他们真实地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却无不展现着时代的丰富多彩。在基层发掘鲜活题材安庆H报新闻釆访部摄影记者叶竞冇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这样说:“现实生活远比任何聪明人的想象生动得多,深入采访,才

6、能写出生动的稿件。”这次新春记者行报社安排我采访迎江区,通过采访我们一行3人发现长风乡、新洲乡有不少好素材。在长风乡我看到这里有不少服装厂、养鸡场等企业,企业更需要新型农民,所以我以该乡加强新型农民这个切入点,拍摄了该乡联兴村的养种鸡是怎么孵化出小鸡的,通过向各地出售这种当地本鸡,让农民少走弯路,尽快致富。拍摄时里面温度很馬,虽然拍摄汗流决背,但看到上万只刚孵出的鸡茁,为自己多了一份知识感到满足。当我走访社区时发现,迎江区光荣社区一直弘扬雷锋精神,结合2013年3月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开展学雷锋“爱心暖夕阳”活动,來白这个社区的党员服务之星和爱心志愿

7、者在社区里设立服务点,为社区的老人和居民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志愿活动,志愿者们还上门为空巢和独居老人进行心理抚慰、家政保健等服务,让“奉献、友爱、互助”的雷锋精神在社区里广为传递。感受高效农业改革女庆晚报热线部记者余菲菲在进行此次的下基层活动Z前,皖河农场在我的卬象当小仅仅只是一个传统中的农场形象,那电有的只是一望无垠的农作物以及一群面朝黄土的农民。可是当我此次来到了皖河农场,面对着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以及一个个新兴的农家乐产业,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