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

ID:44673630

大小:141.7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4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侧块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椎侧块的形态生物力学及其临床意义1颈椎侧块的形态及生物力学颈椎的侧块位于椎体的后外侧、椎弓根和椎弓的结合部,由分别向头侧突出的上关节突和向尾侧突出的下关节突组成,左右各一。相邻节段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小关节,并将侧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骨性柱状体。双侧的小关节和侧块同前方的椎体及椎间盘一起构成颈椎的椎间关节并形成三个相互平行的骨性圆柱,这种结构形成了颈椎稳定的基本框架[1]O有关侧块的详尽解剖学测量数据尚未见报告。Hovards观察到相邻侧块中心间的距离平均为13nmn,螺钉在侧块内以向头侧15°、向外

2、侧30°进入深度为10-11rwi时不会触及神经根[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侧块的高度和前后径长度。脊神经根从侧块前方通过,它是侧块周围的重要结构之一,从侧块后方中点到神经根的平均距离为5.6耐3]。脊神经后枝是围绕侧块的又一重要结构,Ebraheim发现脊神经后枝平均高度从G(2.2±0.6)rnirgijC7(1.2±0.2)mn渐趋减小,脊神经后枝到上关节突尖端的平均距离在C5最大(7.4士1.6)nun,而在C7最小(5.5±2.9)rw,脊神经后枝与侧块上关节面的夹角范围是23.3°±14

3、.3°到29.8°±11.2°[4]o颈椎小关节的完整对维持颈椎的稳定性有很大的作用。Zdeblick等对人体颈椎标本在轴向负荷下的伸屈和旋转运动做了观察,发现小关节被切除50腐其抗扭力能力明显降低。在伸屈运动中,有关颈部的应力变形,在完整标本、椎板切除的标本和25%」关节切除的标本间无显著差异,而在小关节切除50%勺标本上应变增加了2.5%,在切除75痫]100%勺标本上则增加了25%5]。Robert[6]的研究证实:椎板切除破坏了颈椎的稳定性,而侧后方小关节融合,可使椎板切除后的颈椎重新获得稳

4、定并防止进行性畸变的发生。其方法是经小关节钻孔,用钢丝将纵形条状骨块绑在小关节上。融合的目的在于防止颈椎的旋转不稳、畸形或微小运动引起的滑椎。52例病人中,有50例稳固融合,未发生畸变和不稳。Richard等在一项包括两个椎体及周围结构的颈椎运动节段的剪力试验中发现:小关节被切除50斛上时,其抗剪力的能力被显著削弱(实验中发生小关节骨折)[7]o无论是单侧或双侧小关节切除都明显地改变了颈椎功能单位耐受屈曲负荷的力量。Joseph等人的生物力学试验表明,单侧小关节切除致使其承载屈曲负荷的能力平均降低31

5、.6%:9.7%,而双侧小关节损伤则平均降低53.1%:11%8]。Linilng等人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了小关节损伤对颈椎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C4・C6运动节段的试验发现:旋转运动的幅度随小关节切除范围的增多而增加,最大变化发生在双侧小关节切除50^075喲勺标本,同时其纤维环所受应力也随之增加;在侧屈试验中,旋转度增加11%,纤维环应力增加30%他们认为小关节切除造成纤维环应力的增加大于椎间关节强直所引起的应力增加,双侧小关节切除50%U上,可显著增加纤维环的应力和运动节段的活动幅度[9]。由此

6、可见,颈椎小关节对保持颈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两侧的侧块及关节对颈椎后方的稳定起了支柱作用,小关节的破坏即意味着颈椎整体稳定性的破坏;相反,小关节的稳定便构造了颈椎整体的稳定。2颈椎侧块在后路内固定中的应用尽管有关侧块的解剖学测量的研究未见报告,但与侧块有关的颈后路内固定方法却早已用于临床。最早采用钢板螺钉作颈后路经侧块内固定的是Roy-CarrnlIe,此后K^gerl和Seenann对此技术进行了改进,以期增加螺钉与侧块的咬合力,其主要不同在于螺钉在侧块中的轨迹不同[2]oHeller等[10]从

7、解剖学上对Roy-CantlIe和晞gerl的技术作了比较,在26个新鲜颈椎标本上依据Roy-CarmI丨e或lAgerl描述的方法将螺钉拧入Q-C7侧块,以确定两种方法对神经根,椎动脉和小关节所构成的潜在危险。在Roy-Canhlle技术中,进钉点在侧块中心(小关节后面顶点)/螺钉方向:由后内侧指向前外侧,与矢状面成10。角,以避开椎动脉,螺钉直径3.5run,穿透前后双层骨皮质。而在Mgerl技术中螺钉进点在侧块中点内上2-3rrnn,向上倾斜与上关节突关节面平行,向外倾斜25°,螺钉贯穿前后骨

8、皮质,尖端位于关节突前面的上外侧。以上两种方法,钉尖所在位置是否合适,以侧块的三区分级系统(Threezonegradingsys—ten)决定,即将侧块分为上、中、下三区,上区从上关节突上缘至横突上缘根部;中区在横突根部上下缘之间;下区从横突根部下缘到下关节突下缘。侧块的上1/3(±区)代表Mgerl技术螺钉尖端所在的位置,下1/3(下区)是Roy-Canhlle技术钉尖所在的正确位置。在实验中,对每一个螺丝钉的位置根据其对神经根、椎动脉的潜在危险,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