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ID:44680996

大小:88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_第1页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_第2页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_第3页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_第4页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章第2节生物群落的构成【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2.举例说出常见的种间关系【学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难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学习活动一简述生物群落的概念含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群落概念:内聚集在中的集合体。2.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群。(2)关系。(3)群落的演替。(4)群落的结构(5)各种群的占据位置(6)群落的和边界。3、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组成是区别的重要特征。(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单位面积

2、内的物种越丰富。【合作探究】1、判断下列描述中哪些是对种群特征的描述,哪些是对群落特征的描述(1)西伯利亚泰梅尔半岛冻原上只有670种低等植物,139种高等植物,约有1000种动物(2)我国的人口发展状况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3)在森林中的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4)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对二者都有利(5)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2.观察书上图例,思考这两个森林群落的主要差别?由此可得出何种结论?【正误判断】(1)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2)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3)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

3、成生物群落(4)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5)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典型训练】1.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B.群落的气候条件C.群落的物种组成D.群落的生物数量学习活动二、举例说出常见的种间关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作为食物。举例: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和等。举例: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或,摄取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举例: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举例:【合作探究】资料分析1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

4、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处于劣势,7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资料分析2:从猞猁与

5、雪免的相随波动的曲线中判定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方法:(1)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被捕食者数量;(2)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后达到波峰的为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捕食者变化在。3.蛔虫与人、大豆与根瘤菌;大鲈鱼吃小鲈鱼等体现了怎样的种间关系?【归纳总结】关系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对有害,对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而寄主会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数量上呈现出“”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

6、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减少,后增加者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是捕食者,是被捕食者羊与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特别提醒】(1)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

7、为食,这属于。(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3)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如。寄生、竞争、捕食是种间,而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对种群进化有(害/利)。【正误判断】1.大鱼吃小鱼为捕食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2.大、小两种草履虫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大草履虫死亡,属于种内斗争现象3.捕食、竞争、寄生关系中,不利的一方可能不灭绝。4.地衣为共生关系,植物不可能营寄生生活5.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典例训练】2.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

8、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7A.它们分别呈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丙)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甲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