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

ID:44687720

大小:113.9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_第1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_第2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_第3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_第4页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及文学艺术5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本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的曲折发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为发展科技、文化事业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制定了发展规划,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文革”期间受到巨大挫折。1978年改革以来,实行拨乱反正,文化科技教

2、育事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考纲要求(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理一理一、新中国的科技1.“两弹一星”(1)目的: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3)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核垄断及对中国的核威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中国国防。2.载人航天(1)决策:1992

3、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评价: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①成就:1983年,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②地位: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③意义

4、: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2)生物技术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1)背景: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3)内涵: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4)硕果:出现了一系列贯彻“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2.曲折的年代(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

5、,特别是“文化大革命”。(2)表现: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3.文艺的春天(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2)表现:20世纪80年代初,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1)建立人民教育: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

6、设服务,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教育方针: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3)教育制度: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4)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1)表现: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2)影响: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

7、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3.教育的复兴(1)“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增设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4)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5)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启动

8、了“希望工程”。(6)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想一想1.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