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4690355

大小:46.3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4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B.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C.说明中国

2、古代没有宗教神学D.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分析题干中主要是读懂《老子》《孝经》《左传》《易·贲卦·象辞》观点的意思,通读后可见材料共同的特点是都体现人的作用,即体现了人文精神。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传统思想中的人文主义2.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

3、.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答案】C【解析】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等字眼意在强调孔子努力使礼制拉近与人们的距离,尽力与时代相适应,让人更好的接受礼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礼制就是要强化等级观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试图推动礼制的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孔子是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的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D.墨家、道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

4、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4.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材料信息

5、“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体现了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臣关系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故D项错误。5.《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

6、强调变革和法律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重视规则和秩序【答案】D【解析】据材料“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规矩、道、法等概念反映了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故A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只符合法家,故B项错误;儒家孔子和道家老子并未主张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材料关键信息“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归纳出规则和秩序的相同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归纳能力尤为重要,据此即可正确判

7、断。6.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答案】D【解析】陆贾、叔孙通融合阴阳家的思想,贾谊引用《老子》的理论,这为董仲舒的新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