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

ID:44709397

大小:41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5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_第1页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_第2页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_第3页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_第4页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浙江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浙江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13.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孔碳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B.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C.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元素D.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8.[13.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B.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C.Cl-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食品不宜直接

2、存放在铝制容器中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9.[13.浙]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与W可能形成Na2W2化合物B.由Z和Y组成的物质在熔融时能导电C.W得电子能力比Q强D.X有多种同素异形体,而Y不存在同素异形体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是2,3,5,5-四甲基-4,4-二乙基己烷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C.苯和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结构

3、片段的高聚物,其单体是苯酚和甲醛11.[13.浙]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5I―+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C.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KI+3H2OKIO3+3H2↑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总反应不变12.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

4、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a(HY)≈10-5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c(Z-)+c(OH-)13.现有一瓶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

5、有Na+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卷Ⅱ(非选择题)26.[15分]氢能源是一种重要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的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放出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的化学式是;乙的电子式是。(2)甲与水反应的化

6、学方程式是。(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用化学式表示)。(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人提出产物Cu中可能还混有Cu2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已知:Cu2O+2H+=Cu+Cu2++H2O)(5)甲与乙之间(填“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判断理由是。27.[14分]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H1反应Ⅱ:NH3(l)+H2O(l

7、)+CO2(g)(NH4)2HCO3(aq)△H2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2HCO3(aq)△H3请回答下列问题:(1)△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