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4751111

大小:302.96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7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使用时间2018年10月25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A.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B.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C.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D.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答案】C【解析】材料中“伦理道德规范”并非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君臣”“社会”关系也并一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故AB项排除;由材料中“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

2、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等信息可得出儒家思想是以血缘关系而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之中,从而是儒学长盛不衰,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伦理关系规范君臣关系,但无法说明要绝对服从君主的要求,故D项排除。2.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答案】C【解析】根据“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体现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是外

3、儒内法,即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体现了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C正确;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A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结合所学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分析解答。3.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

4、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B.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C.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D.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答案】A【解析】根据“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可知,成为主流思想的官方哲学,最后都会被抛弃,从而不再是思想主流,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儒学成为“国学”后僵化、没落的悲剧,没有涉及儒学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人们进

5、仕除了学习儒学、参加科举之外,还可以通过恩荫、纳捐等方式进入仕途,故D项错误。4.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B.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C.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D.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明朝中后期“乞休”的官员越来越多。在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说明士大夫并不仅仅以仕途上的成功作为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还有其他的自我实现的方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

6、C项。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

7、理学的封闭性,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6.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A.“心外无理”B.“致良知”C.“知行合一”D.“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人的道德必须表现为行为,即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必须统一,他对材料中所述的虚伪欺诈深恶痛绝,故全力倡导知行合一,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

8、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