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

ID:44751329

大小:447.5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7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4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1.耕作方式的进步(1)原始社会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主要的生产工具有石刀、石斧、耒耜。(2)商周少量使用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沤制绿肥、治虫等技术。(3)春秋战国铁犁和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这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农业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农业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

2、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其原因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

3、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②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2.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2)鲁国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推动各国变法。(4)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

4、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5)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考向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地位及影响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产生条件(1)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4)政府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3.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

5、女织。(3)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4.地位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年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5.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推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②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障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2)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这些特点

6、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小农经济下,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典例引领】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

7、【答案】B考向二土地兼并及封建租佃关系一、土地兼并1.根源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2.影响(1)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2)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3)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4)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3.解决方式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如北魏到隋唐实行的均田制使土地兼并状况得到一定的缓解。4.认识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是

8、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最多只能缓解。因为封建国家不可能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二、全面认识租佃关系1.定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过程(1)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3)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主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