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

ID:44751418

大小:59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7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_第1页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_第2页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_第3页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_第4页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永春2017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二1.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2.《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2、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3.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解释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4.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

3、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予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6.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

4、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7.《中国纪事》评价某一事件:“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8.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

5、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  )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                    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                    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9.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九一八事变10.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

6、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11.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

7、超(  )A.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            B.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C.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    D.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C.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            D.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13.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

8、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