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

ID:44751556

大小:477.0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7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16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①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外来物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③发达的商业。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的出现,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2)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3)发展状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有了缓慢

2、的发展,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2.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实行的原因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②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③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④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3、(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4)影响①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②消极影响: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海禁①含义由官府统一管理和经营对外贸易,禁止商民私自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②推行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③实质是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

4、2)闭关锁国政策①含义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②推行原因a.清朝前期自然经济比较稳定,生产的产品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是清朝闭关自守的主要原因。b.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夷”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而危及其统治。(3)影响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②消极影响a.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以沉重打击,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b.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考向一古

5、代中国赋税制度的变化1.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往往是与经济、政治、财政、社会等方面的变迁互为因果的,揭示其间的联系与规律,是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重要宗旨。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古代赋役基本结构与演变过程的主要线索已取得共识。工商杂税暂且不说,就田赋和徭役的演变而言,夏、商、西周是赋役制度起源与初步变化的历史阶段,人们基本上通过井田制,围绕孟子所说的“贡、助、彻”的形式与内容展开讨论。春秋战国赋役制度在社会变革中形成“赋、税、役”三元结构。此后,随着经济与阶级关系、财政需求等多方面的演变,赋役结构不断产生重大变化。秦制为田租

6、(税)、口赋、力役。魏晋南北朝、隋及唐前期演变为计田(丁)征收的租、计户或丁征收的调与力役(或庸)。唐中叶两税法改革后至清代,先是租调和部分力役并入田亩役,中经北宋王安石变法,明中叶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力役最终全部并入田亩税。中国古代赋役结构在清代最终完成由人头税向资产税的转化,同时也完成赋、税、役归并为田赋的转化。换而言之,中国古代赋役结构演变的主要途径:一是人头税逐渐向资产税转化,二是力役逐渐由现役向代役、雇役转化,而这两条途径的最终汇合点为田税。2.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趋势【典例引领】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

7、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此改革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适应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C.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B考向二唐宋时期经济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是唐宋变革最直接的表征。唐宋制度史研究已经证明,唐宋时期几乎所有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税制度、市场制度、货币制度、专卖制度、对外贸易制度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8、,也带有不同时代的鲜明烙印。具体表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业中,官营规模不断缩小,民营规模日渐扩大也是私有制不断增强和发展趋势的反映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