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779946

大小:613.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8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提分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44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时代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③—伐木为

2、薪,围湖造田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答案1.A 2.C解析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类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

3、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6-人工生态浮岛是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繁衍栖息的生态设施,它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主要以塑料泡沫等材料为附着物,其间种植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根系深入水中。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能体现人工生态浮岛生态环境作用的是(  )①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②根系吸附悬浮物质,改善水质 ③富集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④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人工生态浮岛能抑制水中藻类过度生长,其原因是(  )①浮岛生物的根

4、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②浮岛占据了藻类的部分生存空间 ③浮岛微生物吃掉藻类 ④浮岛遮蔽阳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3.A 4.D解析第3题,人工生态浮岛生长着绿色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对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有绿色植物就会有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会降解水中的污染物;绿色植物可以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生产农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不是生态环境作用。第4题,人工生态浮岛生物的根系能够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浮岛占据了藻类的部分生存空间,控制藻类生物生长;浮岛遮蔽阳光影响藻类生物光合作用;浮岛微生物不能吃掉藻类。据悉,今后几年北京市昌平区

5、将先后建设1050公顷的湿地公园。同时还将承建一条宽度在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该廊道全线11千米,最宽处达2.5千米,有望缓解北京冬季的雾霾。据此完成第5~7题。5.昌平为了打造北京的生态屏障,不断增加湿地面积,对北京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减轻了城市内涝 ②接纳北京城市污水,提高北京“消化”污水的能力 ③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④美化城市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6.近年来,北京市为了治理雾霾采取了诸多措施,下列治理雾霾的措施合理的是(  )A.逐步将全部污染企业迁出北京市B.实施人工降水,增加冬季降水量C.将周边的望京、燕郊等打造成“睡城”D.完善北京与周边卫

6、星城之间的公交系统7.目前,北京总共规划了5条贯穿市区的一级通风廊道,以及多条二级廊道,对于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A.拆除所有建筑物,改为绿化用地B.开挖河湖、建设湿地,增加人工景点C.修建从市区通往燕郊的林荫大道,增加绿化与交通用地D.严格控制廊道通过地区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答案5.C 6.D 7.D解析第5题,昌平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会增加城市空气湿度,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不会减轻北京中心城区的城市内涝;接纳北京城市污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6题,逐步将全部污染企业迁出北京市不切合实际;实施人工降水是应急之举,不是长久之计;将

7、周边的望京、燕郊等打造成北京的“睡城”,会加剧交通拥堵,增加汽车尾气排放,不利于治理雾霾;完善北京与周边卫星城之间的公交系统,有利于缓解雾霾天气。第7题,拆除所有建筑物成本过高,不切实际;通风廊道的功能是通风加速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开挖河湖、建设湿地,增加人工景点,与其功能不相符,且会大大增加成本;修建从市区通往燕郊的林荫大道,会导致大量拆迁,成本太高;严格控制廊道通过地区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合理可行。下图为北京某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据此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